[平房区委统战部]平房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亮点纷呈
平房区生活着汉、满、回、朝鲜、蒙古、达斡尔、锡伯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群众占全区总人口的3.1%,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区。近年来,平房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龙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绘就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蓝图,取得了丰硕成果。2023年,新伟街道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平房区及平盛街道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新伟街道万米社区被评为全省“六共”互嵌式社区,平房镇人民政府、友协街道新城社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被评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新伟街道新牧社区、平盛街道荣盛社区和万达社区被评为哈尔滨市“六共”互嵌式社区。
聚焦目标任务
高站位统筹
平房区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履行主体责任,带头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推动所有工作向此聚焦发力。围绕中心工作谋划民族工作,区委统战部制定了《平房区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方案》等具体措施,明确重点、细分责任,定期研究部署,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强化有机互嵌
高质量发展
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凸显各民族共同特征、各民族共同参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举办丰富多彩的互融体验活动。依托“我们的节日”,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开展“闹元宵、猜灯谜”元宵节活动、“各族群众闹元宵、共同缔造馨家园”茶话会、“粽香·邻里齐欢庆”端午文艺演出、“佳节共赏天上月,中秋一品人间情”手工制作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民族文艺汇演100余场,充分展现各族党员群众奋发昂扬的精神面貌。开展文化交流,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结合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举办民族艺术摄影、书法、手工艺品展等特色活动,充分挖掘民间传统剪纸、年画、鱼皮画等非遗文化,加大传承弘扬力度,展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举办民俗活动,织牢交流互融同心结。邀请各民族同胞齐聚一堂、同台演绎、传递友情共同开展迎新春联欢活动,进一步彰显平房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精神风貌,使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新。
营造团结氛围
高声音宣传
区委召开民族工作会议统一安排部署,强化宣传、创建引领作用,全区共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讲堂6个、“红石榴”小栈1个、民族风情展厅2个、民族团结活动室2个,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工作有平台、有载体。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资料5000余份,制作宣传展板100余块,悬挂张贴横幅标语海报300多份,发放宣传布袋700余个,利用电子屏播放宣传标语和图片2000余条次。充分利用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等红色资源,接待各族群众现场参观学习100余万人。打造“同心书屋”学习场所,为各民族群众提供书籍、报刊、电子书刊等3万余册,打造“书香社区+民族团结”,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化展、经典诵读、主题阅读等活动,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社区网格员、社区居民举办民族团结大讲堂、民族议事厅、民族道德讲堂等活动150次,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夯实阵地建设
高标准推进
紧扣辖区群众需求,大力创新服务载体、搭建服务圈,让民族团结进步与社区共建共享花开并蒂。充分发挥“红心向党、志愿同行”党建品牌示范作用,1000余名各民族优秀党员群众加入文明实践志愿队伍,从环境整治到老旧小区改造,从困难救助到敬老服务,志愿服务累计时长10万余小时,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构建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大党委”治理工作力量全进入、群众需求全收集、分类分级全解决、服务过程全评价服务机制,融合“平房大小事”“乐活哈南”等服务平台,把解决群众“烦心事”当作自己的“分内事”,打造线上线下互助互通服务体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千余件。建立“社区邻里调解室”“小柳书记工作室”等具体工作平台,调解矛盾纠纷案件500余件,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从“帮帮忙”变成“自家事”,打造基于兴趣、利益、情感、信任等因素紧密联结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平房区将凝聚全区各族群众团结向心力,全力推进“七大都市”核心区、样板区、示范区、特色区建设,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主动回应各族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