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2020年平房区政府工作目标

来源:平房区政府办公室时间:2020-01-2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和区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持续解放思想、整顿作风、优化环境,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强化新区意识、擦亮经开品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2020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协调增长。按照这一目标,重点实施八大行动:

第一,聚焦工业兴区,深入实施产业振兴行动。制定我区“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出台工业强区发展支持政策,启动工业倍增计划,推进工业智能化、信息数据化、科技产业化。强化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科学谋划目标任务、发展路径、重大项目。紧紧围绕全省打造“433”工业新体系、全市加快构建“4+4”现代产业体系部署,构建我区现代产业体系。协同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规划编制,促进产业与城区融合发展,人口与产业协同集聚。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推动“多规合一”。强化创新驱动。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组织技术专家队伍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大力支持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工厂建设,依托产业互联网为传统产业赋能。进一步支持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三所大学科技园发展,做大做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推动政企分开和市场化改革,重组区属国有一类集团公司,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完善公司制度建设和治理架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国资有效监管体系,科学处置回迁安置剩余房源及闲置资产,推进国资退出和绩差国企注销等资产止损措施,确保国资安全。推动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坚持“强龙头、大配套”,采取“三图一表”模式进行产业梳理,打造全产业链动态监测平台,推进鑫达集团30万吨生物基复合材料等30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建设。发挥产业联盟作用,研究建设产业配套共享、供需协作平台,推动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构建协同发展机制。与哈工投集团合作推进配套产业发展。在航空领域,围绕中航哈飞、航发东安等龙头央企,加快新机型新产品投放和市场开发,延伸运维及培训一体化。推动鑫华航空公司航空零件及装试配套、莱特兄弟飞行模拟仓项目建设,加强腾迈航空小型发动机、无人机项目培育,推进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抢抓东轻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国产大型民用机翼壁板铝材供应商重大机遇,谋划落地深加工项目。在汽车领域,采取“政策+专家+专班”模式,加快推动长安福特、一汽哈轻、通联客车项目建设。支持东安动力和东安汽车发动机等重点零部件企业扩大配套能力,带动区域配套体系不断完善。在绿色食品领域,抓好百威英博啤酒、对青鹅业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省内外龙头食品企业及配套产业链梳理,重点引进高附加值项目。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发展“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与中科曙光集团公司合作建设先进计算中心,推动“中国云谷”园区提档升级。加强产业互联网建设,与清华紫光集团合作打造农业互联网,与航天云网公司合作打造工业互联网。推进东北基因产业创新中心项目,抓好生物信息产业发展。加速金融产业发展。实施区属金融服务平台公司归口管控,编制哈经开区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金融产业集聚优势,建立金融与产业互生共促体系,打造“产业金融”名片。广泛与市场化优势团队合作,多渠道组建产业引导和投资基金,切实发挥资本招商引领作用。启动哈经开区国有公司上市培育计划。

第二,聚焦环境兴区,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坚持在增强资金、技术和项目的吸引力上下功夫,加快塑造环境竞争新优势。抓住新区条例实施契机,对标对表“全国最优”,用好新区审批“二号章”,全面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强力推进政策先行先试。发挥新区、开发区、行政区三区融合优势,复制应用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落实兑现哈尔滨新区鼓励产业发展30条政策,促进项目落地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坚定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对民营企业权益保护,全面完成“清赖”台账各项任务。持续改进政务服务。坚持深化“标准地+承诺制”“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和“一门制一网式”改革,坚持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审批,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在全省首推“场景式主题服务”,推进“一件事”套餐式服务改革。绘制“一张图”流程,压缩办事流程和时限,全力实现“一窗通办”“全区通办”。建设惠企服务平台,为企业精准推送政策服务,解决企业“惠企政策找不到、看不懂、不会用”等问题。推动工商执照“智能审批”,增设居民身份证申领终端、出入境签注机,实现居民“不见面办成事”。在全省率先推行“一键闪批”审批流程再造改革,实现“秒批”向“闪批”转变。

第三,聚焦协作兴区,深入实施开放发展行动。坚持在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发展大环流上下功夫,不断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结合国家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哈经开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三年行动。全面推进对俄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建设对俄合作产业园区,打造对俄合作总部基地、中俄科技企业孵化器、对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经贸中心、跨境电商中心和对俄人文交流平台。着力推进深哈合作及省内合作。推进华为云计算基地建设、中兴通讯5G战略合作等深哈合作重点项目,进一步推动平房区(哈经开区)、深圳市罗湖区、哈工大共建协调机制建设。推动与省内开发区交流合作,与哈尔滨综保区共同探索发展“飞地经济”。着力加强精准招商引资。推行扁平化管理,深入研判产业政策及投资重点,引入优质招商平台,大力实行“专班+园区”机制。大力实施以商招商、中介委托招商、资本招商、资源要素优势招商、产业链招商、分区域招商、以孵化促招商等举措,提升引资引税实效。

第四,聚焦项目兴区,深入实施园区提档升级行动。坚持在提升项目承载力上下功夫,以一流园区汇聚一流项目。加强重点园区建设。推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建设,谋划总部基地、科研创新等重点板块,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带动地铁1号线哈南段沿线及哈平路集中区业态转型升级。建设园区展示中心,举办高端产业论坛,打造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加快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金融谷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科创合作等业态。加强各类要素保障。完善供热环保设施改造,谋划热电联产。实施哈南第八大道穿越哈五路给水工程、福特产业园区排水出口工程。完善核心区、食品产业园、A区工业园相应路段路灯建设。推动哈尔滨大数据产业园、双创基地标准化厂房投用。推进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改革,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云计算产业园区试点电力配售,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加强园区智能安防设施建设,为企业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第五,聚焦宜居兴区,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坚持在构建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宜游”新格局上下功夫,吸引人流、物流、商流。确保项目用地。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做好征收工作,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重点推进京哈高速与哈南第十六大道连接线项目建设,谋划推动哈南第二大道跨哈五路和拉滨铁路立交桥项目,推动哈南九路等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重点路段、人流密集区交通设施。着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大力推动联检小区等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加快供热老旧管网及分户供暖改造,强化燃气市场规范有序经营管理。深化创新物业管理,引导业主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监督物业服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考评系统,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全面提升市容街貌。高标准启动谷丰东街滨河大道至哈南九路绿廊工程、平房路绿化工程、松花路沿线绿化彩化工程、新疆大街立面改造工程,推进彩虹路东西游园建设,力争完成城市“蜘蛛网”整治。加强公共秩序整治。重点开展哈南第二大道两侧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编制完成公社大街、谷丰东街等街路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控详规划。始终秉持“零容忍”态度打击违章建设。科学做好垃圾分类,推动垃圾中转站建设,扎实推进垃圾场整治。着力推进内河整治。抓好河湖长制主体责任落实、制度建设和长效管理。开展“两沟”流域综合治理,实现工业园区截污管线全覆盖。推动城市供排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推动哈啤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为主线,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集中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燃煤锅炉淘汰和超低排放改造,专项整治餐饮业油烟扰民问题。加强水污染防治及水源地管理,持续开展“万人千吨”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启动“绿盾2020”自然保护地专项督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专项行动,争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试点。

第六,聚焦改善民生,深入实施惠民行动。坚持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下功夫,大力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节约资金全部用于保障改善民生,用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建设农副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工程。大力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实施基础教育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确保2022年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验收。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拓展哈24中学市区共建成果,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提高公办园占比。实现智能机器人教育课程全覆盖。推进哈24中学新校园规划建设,新建哈南万达小学项目竣工。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实现安置就业1.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整合高校就业信息和全市就业地图资源,结合企业需求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技能人才规模,确保培训补贴落实到位。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阳光救助行动”,实现低保受理标准化、规范化。加大医疗、失业、农保、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惠民工作力度,加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常态化管理。提升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推动友协街党群服务中心、保国街花卉社区服务中心投用,打造新时代标杆社区服务中心,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在家门口升级。推进健康平房建设。全面落实医改政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区医院与上海十院远程医疗合作,与哈医大二院、省中医大二院“医联体”合作。加强建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软硬件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打造全省医疗卫生领域名优品牌。促进文化体育旅游协调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打造“葛兰诵读文化季”“哈尔滨国际啤酒节”等惠民品牌活动。围绕动漫基地转型升级,打造虚拟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冰球馆、奥禹冰壶运动中心、平房文体活动中心、气膜馆四大基地优势,打造“冰球、冰壶、冰盘”三大核心品牌,推进国内外体育赛事承办地、体育人才培养高地、冰雪运动国家队训练基地、体育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冰雪娱乐嘉年华打卡地“五地”建设,打造全市体育发展先行示范区。

第七,聚焦平安建设,深入实施社会治理现代化行动。坚持在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上下功夫,建设与我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宜居城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拓展人民调解领域,探索建立法司联调、检司联调、访司联调机制。改革创新群众来信来访新机制,推进“阳光信访、法制信访、责任信访、文化信访、网络智能信访”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信访工作基础设施和规范化标准建设。加大社会组织创新园平台建设力度,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创新。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围绕双拥共建推进军地协调发展。启动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做好与哈飞、东安、东轻等企业对接,确保交得稳、接得住、管得好。积极申报并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平房。构建现代警务模式,推进“情指行一体化”快速反应机制高效运行,推动2个千米派出所、2个警务工作站建成使用。深化社区警务机制,配齐、配强警务助理,建立志愿警协会,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规范化群防群治样板。深化捆绑打击机制,做到“有乱必治、有警必处、有案必破、有损必挽”。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保持强大攻势。加强辖区交警、城管、应急等部门联勤联动,持续开展全域交通大整治。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平房区和哈经开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全覆盖。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模企业全部纳入双预警平台监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继续推广“明厨亮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建立监督预警机制,防范化解政府和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止债务传导扩散。强化金融监管力度,严守审批权限边界,加强非法集资、理财、网络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智能交通系统三期工程。建设第二代智慧停车系统。开发应用中小学学生分班系统,实现“分班不求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小区建设,强化功能应用。创新智慧社区矫正和慢性病人群管理服务模式,更好地惠及民生。深入贯彻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坚定不移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八,聚焦作风转变,深入实施政府效能提升行动。打铁必须自身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担当,转变作风、敢于斗争,提升能力、提高效率。加强政治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严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法治建设。坚持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强化重大决策程序执行无例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无例外、全区委托律师统一归口司法局管理无例外。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抓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专业化建设。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前沿知识培训学习,培养干部队伍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提高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建立政府新增债券项目库,着力推进专项债券资金申请和使用,确保政府投资强度。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从项目立项和方案设计开始就对项目实行全程把关,对重点领域开展总体绩效评价。强化财政预算执行、重大政策落实等领域审计监督,推动构建全覆盖审计资源协同监督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升级督查督办系统,招商引税项目实行全流程督查督办。推动无纸化会议系统和协同办公平台以及印控一体化项目建设。建立全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档案管理系统。加强廉洁建设。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

各位代表!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实干之举推进重点工程不放松,以为民之心狠抓民生实事不懈怠,奋力抓好八大行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不断开创哈经开区、平房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名词解释

1.新区审批“二号章”:专指新区规划范围内,各政府职能部门在行使省级各部门下放新区管理事权时加盖的行政审批专用章。2019年11月25日,哈尔滨新区管委会正式授权新区平房经济技术片区在行使省级管理事权时,可使用“哈尔滨新区平房经济技术片区行政审批专用章”。

2.哈尔滨市“雏鹰计划”:是我市贯彻落实“科教强省”战略,激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举措。2019年,市政府拿出5亿元对纳入计划创业人员给予30万元到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助力企业降低创新成本,实现快速发展。

3.早餐会:是区委、区政府改进调研方式、加强作风建设创新推行的制度。每双周邀请单一产业或关联行业中部分有代表性驻区企业负责人共进早餐,通过面对面互动交流,沟通情况、深化合作,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问题。

4.金融服务联盟:我区面向全国整合优势金融资本及产业资源,从投资、咨询、辅导等维度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等19家头部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企业管理、融资、上市咨询的“一站式”多维金融服务平台。

5.国企改革“1+7”总体方案:即《哈经开区(平房区)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计划》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等七个配套方案。

6.一图感知:充分发挥互联网、物联网与GIS地理信息技术,构建以空间位置为支撑,基于地图的智能感知数据汇聚,搭建具备城市安全、交通、环境、网络空间的感知体系,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社会运行形态。

7.双预警平台:即安全监管执法预警平台和电气火灾事故预警平台。

8.网络餐饮“净网”行动:是市场监管部门为全面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净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环境而开展的专项行动。

9. 宗教活动场所“四进”:国旗国歌进场所、宣传标识进场所、法制教育进场所、道德典范进场所。

10.基层日:是区委、区政府改进调研方式、加强作风建设创新推行的制度。每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工作日为基层日,所有区级领导干部深入分管部门、驻区企业、街镇社区等基层一线,零距离接触干部职工和企业群众,倾听呼声、解决实际困难。

11.“433”工业新体系:即优先发展绿色食品、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战略性产业,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先导性产业,优化提升化工、汽车、传统能源三大基础性产业。

12.“4+4”现代产业体系:即以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特色文化和旅游等4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以信息、新材料、金融、现代物流等4个优势产业为重点的哈尔滨现代产业体系。

13.增量配电业务试点改革: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鼓励社会资本有序投资运营增量配电网,促进配电网建设发展,提高配电网运营效率。增量配电网原则上指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和220(33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区域电网,不涉及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网建设。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哈经开区云计算产业园纳入全国第四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

14.情指行一体化:统筹协调情报、指挥、行动等警务工作,以打防管控、联合合作为重点,通过对现行高发类警情开展多点打击、快侦快破,从而有效提升社会治安掌控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