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1年工作安排)

来源:平房区人民政府时间:2021-03-03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7日在哈尔滨市平房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区长宋博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常的历程。面对深刻变化的宏观环境、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充分彰显了平房精神、平房力量、平房担当。

一年来,我们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现了辖区百姓零疫情、弱势群体零掉队、企业复工复产零延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打响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第一时间成立区应对疫情工作指挥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7个专项工作组、九街一镇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对全区所有住宅小区实行全封闭管理,设置卡口174个,组织近1300名党员干部、大厂职工、民兵和志愿者日夜把守,坚决守住门、看住人。加强养老机构、监所、商超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强化对孤寡老人、重病重残、低保困难等群体生活关怀,对11类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调集20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孝感,派出7批38人次医护人员支援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倾力扶持13户区内企业转产防疫物资,全力配合完成我省集中救治定点医院改造,指挥调度7天建成华大基因哈尔滨“火眼”实验室,金准基因、星云医学检验所核酸检测能力大幅度提升,为迅速提升省市防控能力做出重要贡献。启用在线视频即时指挥系统,在全省率先开发企业复工复产及居民出行扫码登记、居家隔离智能管理、购药数据分析等六个大数据平台,累计处理数据294.3万条,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科学有力推进复工复产,将全区企业划分为11个战区,派出45名干部任驻厂员上门服务,实施产业链协同复工、“九看、七查、三问”和“工作隔离一体化”等创新举措,3月初即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个体工商户应复尽复,被国务院调研组确定为低风险地区企业复工复产典型。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投资3149万元实施开放式小区封闭围合工程。启用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精准定位,疫情防控防线进一步加固筑牢。

一年来,我们以非常之力攻克非常之艰,全力应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拼出了企稳向好、逆势上扬的好态势。打出“谋划立项、垫资启动、债贷联动”组合拳,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8807万元、政府专项债8.62亿元,超算中心等5个专项债项目全部开足马力建设。47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率100%,投资完成率106%。平房通用机场投入运营,哈尔滨至伊春短途支线正式开通。以“九个产业链、一个集中区”为主攻方向,在全省率先实行产业链链长制,制定出台产业链创新发展政策,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同步增长。我区经济发展顶住了压力、稳住了“基本盘”、实现了正增长。

一年来,我们以非常之为破解非常之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把群众的安危冷暖牢牢放在心间。面对疫情带来的财政增支减收压力,制定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大幅度压减“三公”经费、维修类资金等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确保每一项民生支出及时足额拨付。年初确定的4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坚持项目开工扩就业、减负增补稳就业、职业培训促就业,全年职业技能培训1.89万人次,累计发放培训资金135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1.71%,连续17年保持全市最低。创新实施“1+3+10”工作机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接收工作顺利推进,29322名国企退休人员全部落户,实现框架协议签订率、退休人员档案接收率、党组织关系接收率、街镇社区接收率4个100%。高质量完成联检小区、道路队家属楼、平新家属楼等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工程,惠及居民481户。完成二次供水设施改造30处,3452户居民受益。辖区警务工作站巡控范围实现全覆盖,智慧小区做到可防性案件零发案,平房智慧警务获评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十大创新案例,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大,付出的努力比以往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期好。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全区人民付出了极大辛劳,一步一步闯了过来。事实再次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发展前行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产业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着力强化产业链条。持续深化央地协作,充分释放龙头企业作用。中航哈飞产值突破百亿,航发东安产值达到50亿,外协品种突破1万种,区内配套率提高8个百分点,带动配套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东轻公司完成精密制造、特种材料2户企业民营参股改革,成为C919大飞机产业链配套企业。广联航空、哈飞工业等5户重点企业进入中国商飞配套体系,航空产业链全年产值增长近20%。东安动力产值突破30亿元,增长65.6%,艾瑞、天海电子等重点汽车配套企业实现产品市场双突破,一汽哈轻恢复生产经营,汽车产业链全年产值增长近30%。鑫达集团产品体系不断拓展,产值有望突破60亿元,新材料产业链全年产值增长6.5%。丰润生物食品项目增产扩能,对青食品产业园实现竣工,绿色食品产业链全年产值增长超过10%。

着力发展数字经济。超前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及国家先进计算产业,推进“国家重大战略性先导专项哈尔滨基地”项目落地,5G基站建设进度全市第一。新建续建一批数字信息产业项目,哈尔滨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投用,中移动大数据中心二期土建工程竣工,哈尔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规划展示中心启动建设。产业数字化持续升级,“龙哈工业云”上云企业突破1100户,东安实业、维科生物等7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黑龙江新媒体产业园、哈尔滨直播电商基地揭牌成立,与阿里、腾讯、抖音、快手等企业联手打造龙江新媒体业态,共同赋能网红小镇。“东东飞”动漫形象全球发布,2020中国(哈尔滨—杭州)青年互联网直播大赛、“6·6云尚”首届电商节成功举办。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东安实业投资近亿元实施新产品研发,承接能力提高20%,今年产值同比增长近50%。东安三菱投资近十亿元打造中高端发动机(变速箱)基地项目,实现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今年产值同比增长超过20%。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至521户。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户,占全市89%。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139个,哈经开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国家评审。哈电动装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艾瑞技术、汇鑫仪器仪表等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双创载体30个。全市首批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在我区揭牌,区内8家企业设置首席质量官岗位,我区代表全市申报全国质量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显著地区,已通过省级验收。

着力深化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全球华商线上招商会、上海进博会等平台功能,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全年新签约超百亿元项目2个、50亿元项目2个,完成项目签约额530亿元。聚焦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成功引入恒大、招商局、保利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充分释放“增量配电”改革效应,吸引南京风电企业入区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为企业建设定制化厂房,与北京、杭州携手打造哈尔滨风力发电机组装备制造基地。紧盯冬奥冰雪运动黄金期,推动好家庭体育器械北方生产基地签约落地。开发项目管理平台,促进广联航空航天零部件及复材制造、格领科技航天工装、威尔焊接基地扩建等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即开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平安养老保险、浦发银行信用卡分部等项目入驻经开区管理大厦。先后举办海内外哈工大校友会、北京跨区域产业协作中心、浙江省黑龙江商会等招商推介活动,成功储备一批投资意向强烈、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项目。

着力强化为企服务。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减税降费和疫情期间税费优惠政策,为企业退税10.67亿元。组织召开“政银企保”对接会,海航创通、科能熔敷等200户企业获得融资近百亿元。持续开展政策扶持,累计兑现企业扶持资金6.02亿元,其中区本级投入2.46亿元,减免188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支持碧桂园等5个项目缓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2859万元。投资7800万元,完成17家企业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深交所黑龙江基地成功落户,广联航空成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全省首家上市企业。通过银联云闪付、支付宝等平台高效投放惠民消费券990万元,活动期间成功拉动汽车行业销售额超7亿元,餐饮、商超等参与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近40%。

(二)以深化改革营造高水平环境

打造政务服务改革新品牌。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政务服务三年专项行动,24小时综合政务服务自助大厅正式投用,“平易办”“经快办”智能审批系统上线运行。641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只进“一扇门”、只到“一扇窗”、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事项达到97.6%,37项高频堵点审批事项实现“秒批”。在全省首推“场景式服务主题”事项,公布事项120项,推动“办事不求人”事项800项。创建“无证明城区”,提交证明材料由50项减至2项,全省推广平房做法。社会投资类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在20个工作日以内,其他工程类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在50个工作日以内,鑫华航空、旭通酒店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承诺即开工。

打造体制机制改革新模式。实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全面启动区属国企改革,梳理划分金融、城建、经济三个板块并分类指导,初步完成17户国企清产核资工作,对11户国企实施注销、退出、整合。推进招商战线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机构编制和职级限制,组建十个招商团队,突破现有奖金标准,在保留职务职级晋升通道的同时最高可获得3倍绩效奖金。招聘研究生学历教师21名,建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全员聘任。联合哈职院、哈技师学院成立哈经开区产业技术学院,与54户企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打造重点领域改革新亮点。搭建全省首个区级信用平台“哈南信用”,工业地产分割销售启动实施。开展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评定分离改革,完成评定分离定标项目50个。推进药品经营许可“多证合一”和“四品一械”许可“证照联办”改革,实现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经营许可“一网通办”。推行“承诺代证”,助推四小场所开展经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114个领域解决了“准入不准营”问题。

(三)以功能提档塑造高魅力城区

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秸秆,连续三年保持零火点。拆除、改造燃煤锅炉36台,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3天。完成河湖划界和水域岸线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实施河道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哈五路向东街至马家沟段排水疏解工程竣工。对91户涉水企业实施点源治理。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进场施工。实现医疗机构环境监管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全部落实。

坚决打好基础设施短板歼灭战。哈南第二大道跨哈五路和拉滨铁路互通立交桥开工,京哈高速1.9公里连接线项目进展顺利,哈南九路、十七路道路节点打通工程竣工。维修道路172条18.6万平方米,优化延伸6条公交线路。增量配电试点区域内2座66kV变电站和7条输电线路启动建设。改造供热管线3.53公里。省内首个地铁换乘地下停车场投用。在全市率先完成智能交通系统三期建设,第二代智慧停车系统即将建成投用。

坚决打好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战。建设垃圾分类站棚436座、工业区大型垃圾分类回收站27座,居民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启动平房路绿化工程,彩虹路东西游园工程竣工,打造4条特色丁香街路。对新疆大街、友协大街及城市公园等17个点位实施彩化,栽植花卉近万平方米。编制公社大街、谷丰东街等街路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控详规划。拆除违建7.5万平方米。

坚决打好乡村振兴战略主动战。投资2.2亿元的哈南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9%,位列全市首位。平房镇曙光村、黎明村、哈达村试点实施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黎明村管网式厕所改造全面启动,哈达村试点实施“互联网+智慧乡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完善“村收集、镇(街)集中、区拉运”的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生活垃圾治理标准。

(四)以改善民生创造高品质生活

力促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教育支出同比增长8.1%。24中新校区和东安工学院幼儿园、东轻幼儿园改造项目启动建设,哈南万达小学竣工交付,85中学投入使用。创建国家级冰雪特色学校1所、省级冰雪特色学校4所。市区共建试点高中成效显著,24中一本、二本率分别达到71%、99%,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162中学纳入第二批市区共建试点。在全市率先实现智能机器人教育全覆盖,26名学生荣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二、三等奖。

力促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建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运营,区疾控中心新址正式投用,突发事件处置中心建成。新增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定点机构1处,确保2万余名从业人员健康上岗。免疫规划疫苗由原来的6种增加到13种。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分别达到30%和62%,失独家庭签约率达到100%。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创建万宇酒店为健康酒店、合力同心园为健康主题公园。

力促文体旅事业快速发展。建成通宾社区等区文化馆分馆、新牧社区等区图书馆分馆。气膜冰上运动中心建成运营,首个社区健身服务中心投入使用,8块公益冰场免费开放。开展“啤酒嘉年华”等文旅活动177场,举办冰球、冰壶等体育赛事200场。2020年黑龙江省“全民冰雪活动日”在我区启动,冰雪季活动乐园被省体育局授牌“黑龙江群众体育活动基地”。侵华日军细菌战档案史料专题展在七三一陈列馆举办。

力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发放“阳光救助”资金1267万元。全省首家残疾人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全市第三代残疾人证在我区首发。奉君养老护理院项目一期完成主体施工。首创“代表联络站+信访+职能部门+社区百姓”联动工作新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成功申报全市区级层面唯一省级智慧化社区试点区。友集社区、万达社区分别成功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在全市率先完成“阳光食堂”建设,全区中小学及3家托幼机构食堂实现可视化管理,牢牢守住校园食品安全底线。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市安全生产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涉黑涉恶及“保护伞”问题线索全部办结。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打造全国建设标杆单位,我区荣获“黑龙江省双拥模范区”称号。党管武装工作全市督查考评总分第一。

(五)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高效能治理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全面压实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责任,坚定有力落实整改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建议、提案180件,五星满意度达92.2%。建立覆盖全区的审计资源协同监督体系,在全市率先启动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清赖行动”事项与金额“双归零”,清欠工作实现应清尽清。深度应用华为WeLink移动办公系统,推行惠通差旅平台。建成“一图感知”大数据平台,动态监管经营类资产运营状态。加强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政府网站评价位居全市首位。“法治化营商环境”获评全省第一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高质量推进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史志档案、人防等工作也取得新成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我区“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经过五年努力,我区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握“三区一体”重大历史机遇,强化新区意识,擦亮经开品牌,展现平房作为,充分释放“三区”叠加政策红利和体制机制优势,让“三区”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亮,区域综合实力和知名度、美誉度稳健跃升。入区企业突破1.9万户,世界500强企业19户,117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建设,获批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核心区。区内企业在境内主板及创业板上市数量分别占全省44%、全市57%。哈经开区连续在国家级开发区综评考核中位列东北三省第一位,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开发区”。平房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考核中持续位列第一方阵。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立身之本、创新创造的根本源泉、构筑未来战略发展优势的重要支撑,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心无旁骛、矢志不渝地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我区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现代产业集聚区,覆盖全省工业门类8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规上工业企业的30%,66个科研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哈飞、东安、东轻、哈电动装等装备制造企业助力天宫、神舟、华龙等一批大国重器成功问世。“新区重要产业支撑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彰显,“哈尔滨市工业看平房”的品牌进一步叫响。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动对标对表、紧跟看齐深圳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标准,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持续注入追求卓越、砥砺奋斗的时代内涵,干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开创性举措和引领性项目。智慧城区“平房模式”、政务综窗社会化服务改革享誉省内外。“链长制”工作模式、“黄金十条”“一门制”“三级督查”等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评定分离、工业地产分割销售等做法成功破冰。抢占先机、不胜不休已成为全区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抓起,着力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地铁一号线三期、向东街地道桥、冰雪运动“三馆一园”等标志性民生工程相继竣工投用。新增供热管网244公里,全域居民实现集中供热。新建中压管线55.2公里,14553户居民开栓用气。累计投入2.1亿元,新建学校3所,新增各级各类特色学校13所。成功创建省级慢病示范区。成功举办亚洲首个冰盘国际比赛。我区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风雨兼程、砥砺前行,谱写了哈尔滨新区平房片区、哈经开区、平房区以变迎变、以新应新、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精彩篇章。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五年来携手并肩、乘风破浪的峥嵘岁月,特别是疫情期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每个瞬间,都成为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此,我代表哈尔滨新区平房经济技术片区管委会、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平房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企业家,向全区同志,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市驻区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哈尔滨新区平房片区、哈经开区、平房区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去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区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随着国际疫情持续蔓延、国内散发本土病例陆续出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多。主导产业集群效应不够显著,科技创新型产业发展不足,产业人才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谋划。城区功能配套历史欠账较多,综合承载能力不强。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个别干部担当实干精神不足、服务能力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改进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区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中共平房区委、哈经开区党工委关于制定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尔滨新区平房经济技术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采取“专班+专家”工作模式,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区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同期GDP增速保持同步,在创新型高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七个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创新型高地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自主创新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投入结构持续优化,产出效益和效率显著提升;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涌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问世,支撑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工业强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四梁八柱”产业体系形成,产业体量显著提升、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长板锻造成效明显,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果。突破数字经济新技术、激发实体经济新功能、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提升基础设施新能级,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大幅提升,拉动经济更加强劲。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开放平台作用成效明显,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

——产城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果。城市更新步伐加快,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配套功能不断完善、绿色发展不断推进,产业和城市发展更加均衡,城市和乡村建设更加协调,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民生福祉改善取得突破性成果。创业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同步增长。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人民健康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取得突破性成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平安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城市发展韧性明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基本实现。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周年,做好全年工作对实现“十四五”顺利开局意义重大。

202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创新驱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三区”融合,加快壮大四个主导产业和八个产业集群,持续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奋力开创“十四五”时期振兴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按照这一目标,在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着力实施九大工程,向实现“七个突破性成果”发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突破。

(一)实施“产业强区”工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汽车、航空、机器人、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金融八大特色产业集群,着力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四梁八柱”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汽车产业,聚焦“10+2+N”产业结构,重振汽车产业,整合汽车产业基础,通过产学研合作,谋划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着力盘活整车资质,培育壮大专业化零部件产业链。围绕我区10个汽车生产资质,通过合资合作,逐步盘活轿车、客车、专用车、轻型车、改装车等整体生产。依托东安动力、东安三菱提升发动机和动力总成研制水平,强化区域协作,提高区内配套研制能力。培育壮大现有零部件企业,推进汽车电子、部件总成等专业化发展。围绕航空产业,以“强龙头、大配套、壮集群”为目标,充分发挥中航哈飞系列产品优势,建设国内一流的直升机和多用途通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依托航发东安领先的航空动力和传动系列产品专业化发展,建设全国一流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及传动系统研制生产基地。擦亮中国飞龙运营品牌,完善平房机场功能,建成全省通航核心枢纽机场。建设哈尔滨航空产业园,大力培育航空复合材料、航空金属材料等基础产业,提升核心部件研制、机加能力,打造国际化航空产业链,形成国内最具活力的特色航空产业集群。围绕机器人产业,重点推动先进机器人系统装备研发基地、思哲睿手术机器人、科能熔敷高温机械手臂等项目建设,建成哈尔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规划展示中心并对外开放,打造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围绕大数据产业,抢抓我市建设国家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历史机遇,依托中国云谷和哈尔滨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中移动数据中心项目二期整体完工并同步启动三期建设,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深化同中科曙光战略合作,推广哈尔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应用,建设国家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哈尔滨分中心。深化同华为合作,打造全省首个全栈AI结构化视频云、5G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企业。围绕新材料产业,重点推动鑫达30万吨(生物基)复合材料、威尔特种焊接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聚焦东北轻合金、哈飞空客复合材料等龙头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新材料产业集聚高地。围绕新能源产业,重点推动哈尔滨风力发电机组、黑龙江御能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做好配套服务,打造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围绕生物技术产业,重点推动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南分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维科生物、生物科技孵化器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星云生物、金准基因等龙头企业,促进生物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围绕现代金融产业,以区金融服务联盟为基础,建立企业上市孵化服务平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心。借鉴深圳金融监管经验,上线金融服务管理系统,加强金融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发挥龙哈智能产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为产业链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

(二)实施“数字兴区”工程,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抢抓“新基建”政策机遇,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数字治理,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打造工业互联网。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全域的5G基站网,主要工业园区实现5G专网全覆盖,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同航天云网合作,组建黑龙江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哈工大等高校院所合作,打造东北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拓展龙哈工业云平台应用范围和深度,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现降本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农业互联网。深化同省农投集团大数据公司合作,建设“黑龙江好粮油哈尔滨公共云仓”,推动农业大数据服务、交易结算、智能仓储等领域数字模式创新,为我省绿色食品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建设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打造商业互联网。加快黑龙江新媒体产业园、哈尔滨直播电商基地发展,加强直播人才引进培养,加大MCN头部企业引进力度,拓展龙江电商选品中心布局,争创省级直播电商基地示范园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数字政府。发挥城市运营中心、公安分局指挥调度中心功能,升级时空大数据库,推动区、街、社区三级数字化系统建设,实施“2+10”数字治理新模式。建设智慧化企业服务平台,推进长江路集中区管理协同创新。建设覆盖全区域的数据辅助决策支持平台,制定政务数据管理办法,实现全区数据资源全面归集、高效整合和共享开放。

(三)实施“政务誉区”工程,营造最优发展环境。对标对表深圳政务服务标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硬措施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打造政务服务新标杆。升级改造行政审批中心,建设国内一流的智能化区级实体大厅。开展“政务服务驿站”改革试点,推动综合受理窗口全覆盖并向专业园区延伸。在全省率先搭建区级政务综合受理系统,建立自然人和法人基础数据库,加快“平易办”“经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无感办理、有感享受”政务服务新流程,实现一网通办、一次不跑、网办率100%。建设“云上哈南智慧通”,实现办理过程评价常态化、全程可视化。优化再造办事流程。在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等重点领域实行一体化审批办理,打造效率最高办事环境。为企业提供“主题式”套餐服务,实现关联事项一事通办、一次办成。进一步深化“标准地+承诺制”、评定分离、工业地产分割销售、建设审批业务协同创新改革,推动流程标准化建设。打好惠企服务组合拳。启动“不来即享”改革试点,为企业实时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强化哈南政企互动e平台功能,发挥企业诉求平台作用,打造咨询服务综合窗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实施“创新名区”工程,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开展哈经开区促进改革和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全力打造新时代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哈工大、哈工程、哈理工三所大学科技园服务,沿大连路和产业园区建设地铁一号线科技产业带,实现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基础数据库、培育储备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挖掘库,加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助推计划”,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强化产业链创新。持续优化产业链链长制,完善产业链创新发展政策体系,打造产业链创新特色承载区。建立完善“三图一表”,打造配套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保障。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切实提升综合执法效能。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绩效、薪酬分配管理体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行“一图感知”应用,加强实时监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实施“开放活区”工程,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充分释放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开区对外合作开放的优势和潜能,围绕哈经开区成立30周年开展系列纪念活动,以更高水平开放抢占发展先机。加强对外交流。推进对俄产业园建设,完善展示平台、科技成果、贸易中心功能。充分发挥进博会、哈洽会平台功能,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深化招商体制改革,实施“专班+园区”“目标+考核”机制,实现项目用地“四图合一”“网上并联审批”。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实施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等新模式。加强企地合作。促进央企项目扩能改造和嫁接转化,承接哈量集团整体搬迁,推动东安动力提档升级,加快一重新能源等产业项目建设。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园区运营等领域,加强与省属七大产业投资集团、市属14户国有企业集团对接合作,建立高效沟通协调机制,推动相关领域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充分释放消费潜能。落实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发展长江路集中区红博会展中心、正阳物流园、红旗茂及地铁沿线商贸业态。新建恒大中央商务城、大学生产业园商圈,启动公社大街步行街改造项目,打造高品质特色消费场景。

(六)实施“环境靓区”工程,提升城区功能品质。以产城互补、功能融合为导向,强化城建项目统筹谋划和规划设计,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哈南第十六大道与京哈高速连接线、韩家店立交桥项目竣工。配合省、市推进京哈高速改建、吉黑高速新建。完成平顺街、哈南二路等道路建设工程,推动三合路打通并与我区贯通。实施黎明村西桥复建、鑫华航空配套桥梁建设工程,启动建文广场升级改造。强化要素保障。完成829区域排水出口、哈南第八大道穿越哈五路和拉滨铁路桥给水工程。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印刷产业园变电站项目完工。新建改造供热管线23公里、燃气管线14公里,推动A区热源厂提档升级、北部区热源厂扩建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确保供热供气安全稳定。改善人居环境。对消防综合楼等老旧小区进行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统筹推动城中村改造及七三一士官楼旧址综合整治,全方位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环境。开展谷丰东街东西游园及街路绿化工程,推进庭院丁香栽植项目,打造丁香特色公园。着力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完成燃煤电厂和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实施水系综合治理,推动何家沟水域岸线治理、绿化整修、源头引水。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固废污染防治,完成垃圾中转站和废弃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

(七)实施“惠民暖区”工程,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用心用情用力多办民生实事,多解民生难题,让幸福成为平房最亮的民生底色。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哈南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带动种植业结构优化及农民增收。建设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二期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展黎明村、高潮村现代化新乡村示范建设,完善供水、厕所改造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成果,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稳步发展。强化人才服务。在人才购房补贴优惠、子女入学等方面加强政策保障,依托现有房源探索设立人才公寓。统筹推进职称评审、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人事代理等标准化建设。依托经开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年安置就业1.6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全年培训1.7万人次。启动博爱、博康养老护理院项目建设,推动奉君养老护理院项目一期投用、二期开工,力争在全市率先达到国家养老床位人均标准。多途径保障国企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努力探索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新载体、新模式,提供公平化、均等化、优质化服务,切实保障退休人员合法权益。发挥残疾人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功能,推进残疾人就业康复体系建设。发展优质均衡教育。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加大对校长、名师、“四有老师”、新入职教师培训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校长职级制、教师“区管校聘”、学校绩效管理三项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加快推进24中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推动万达小学投用,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和水平。实施3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项目,推进学前教育不断发展。确保2022年在全市率先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国家级标准验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支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哈南分院、二四二医院进一步提升医疗诊治水平。区人民医院以“小综合、大专科”为方向,创建名医工作室,发展特色专科。加强区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文体旅事业协调发展。开展“冰晶雪舞欢乐季”等节庆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整合动漫游戏、软件开发等技术资源,打造电竞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冰雪体育“三馆一园”优势,完善黑龙江群众体育活动基地功能。争创哈尔滨体育发展先行示范区,启动体育公园规划,推进“好家庭”智能健身器材进公园、进社区、进校园。着力打造特色工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线路,持续释放文旅融合发展潜能。

(八)实施“和谐稳区”工程,维护社会安全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提升维护社会安全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力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优化调整社区布局,在原有33个社区基础上新增10个社区,强化办公场所、人员配备及经费保障,完成社区、村两委换届选举,着力打造基层服务主阵地。推动社会组织创新园建设。建设平安平房。以智慧警务为引领,升级打造智慧办案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大数据合成作战指挥中心,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持续推进双拥工作,建设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切实发挥思想引领、就业创业、扶贫救助功能作用。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积极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强化冷链食品管控,在市场监管领域率先试点运行标准化数字监管信息化系统。

(九)实施“作风立区”工程,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升政府系统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精气神,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坚决惩治腐败。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第九巡视组反馈要求,建立巡视整改长效机制。强化理论武装,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抓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启动“八五”普法,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推动区、街(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全覆盖。加强效能建设。创新数字化政务运转机制,完善全区智慧化会议解决方案。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高标准实施档案管理,建立智能化、专业化档案管理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坚定不移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妇女儿童等工作。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工作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责任,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药店的哨点作用,做好医院、养老院、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确保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加快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严格执行冷链食品防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持久战。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周年为新起点,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把“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谱写哈尔滨新区平房经济技术片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尔滨市平房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篇章!

名词解释:

——“九看、七查、三问”:“九看”即看场所,确保防控无死角。驻厂员要查看厂区入口、隔离区域、物资库、生产车间、卫生间、员工食堂、员工宿舍、员工浴池、厂区宣传氛围;“七查”即查资料,实现流程全追溯。重点是查疫情防控方案、责任书签订、体温检测记录、消毒记录、人员档案、员工承诺书及每日缺勤职工追踪登记表等;“三问”即问人员,落实责任全覆盖,包括问企业负责人、问企业专职防疫人员、问普通员工。

——产业链链长制:指将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及关联企业按产品、行业门类进一步梳理细分为“九产一区”,即每一个产业链由一名区级领导任链长,实行全产业链研究,全要素协调保障,全流程跟踪服务,进一步谋发展、谋项目、谋增量,找准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固链工作方向。

——“1+3+10”:“1”是指工作领导小组;“3”是指在哈飞、东安、东轻三大央企的退管处基础上,设立3个平房区国有企业退休职工服务中心;“10”是指平房区的九街一镇的相关社区。

——“东东飞”:国家“一五”时期哈尔滨三大军工企业“东安”“东轻”“哈飞”厂名的组合。

——“四品一械”:指药品、餐饮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

——“三馆一园”:指平房区冰球馆、气膜冰上运动中心、奥禹冰壶运动中心、冰雪季活动乐园。

——“2+10”:发挥城市运营中心、公安分局指挥调度中心功能,加强九街一镇数字化建设。

——“三图一表”:重点产业同行业国内布局图谱、产业配套体系分布图谱、龙头企业配套链图谱、重点配套产品前30强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