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平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平房区人民政府时间:2020-09-16

    平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规划环境背景
  一、国际环境
  世界经济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创新引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内外两种资源正在沿着合作共赢的方向融合发展。这一大的背景,为平房区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快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国内环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正在以新的思路、新的方式大力向前推进,经济结构正在按照供给侧改革要求进行深度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这些都为平房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优势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内部环境
  ——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出台了“五大发展规划”,确立了“十大产业”发展目标。
  ——市委市政府坚持推进“南拓”战略,并把平房区确立为哈尔滨新区产业发展支撑区地位。
  ——队伍过硬,平房区具有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体制机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谋发展的思想氛围已经形成,促发展的组织保障已经建立。
  第二节 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重大机遇主要来自于国家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以及出台的各项政策。如“一带一路”倡议、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平房区纳入“哈尔滨新区”等。
  二、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平房区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仍然较大,GDP增速缓慢势头近期内难以改变,潜在风险较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容忽视。
  ——现有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其表现在于一产偏小、二产不强、三产较弱,产业经济发展面临全面压力。其重点是传统产业需求不足,新兴产业比较弱小;高端化产业发展缓慢,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对产业和民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增强。
  ——项目支撑力不足。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开工项目和储备项目不足。具有牵动力和影响力的重特大项目还不够多,基础产业集群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趋紧,财政增收难、支出压力大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税源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
  ——体制改革不到位。两区合并后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欠缺,对于各类发展资源的配置还不均衡,部分区域生产生活设施配套不够完善,现代城市功能还不完备,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公共服务长效机制和现代城区治理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民生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信访、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等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综上,“十三五”时期是平房区在新常态下积极推进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是在哈尔滨城市“南拓”战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重要引领和牵动作用的五年,作为哈尔滨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将对哈尔滨市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升级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产业经济加快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一、第一产业已具备加快发展条件
  (一)自我发展能力增强
  1.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初步建立。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按时完成了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基层政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2.造血功能初步形成。通过开展百万农民工“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和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农村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初步形成。在创业创新理念引导下,由农民组建的建筑公司、绿化公司、物业公司、家政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健康发展。同时,实现了村级“三资”委托代理,严格控制了农民负担,保护了农民创新创业积极性。
  (二)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平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建成,马家沟药业基地、哈南一号生态农场等新型农业项目签约落地;韩祯—马家沟—工农—哈达平房都市休闲农业观光走廊项目正在规划建设,农旅结合模式即将成为现实。
  二、第二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一)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自“十一五”以来,平房区大力建设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推进工业集群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到“十二五”期末,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东安发动机集团等大型央企为核心,以飞机、汽车、发动机等主导产业为引领,相关辅助产业为配套的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优势产业项目稳步增加
  在产业集聚区的引领下,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具有重大牵动性和辐射力的龙头产业项目进驻量开始逐步增加。如:可口可乐、康师傅、百威英博一期60万吨啤酒项目、凯斯纽荷兰大型机械制造工厂项目、国电哈尔滨平南热电厂新建热电联产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入驻并顺利投产;长安福特汽车项目随着平房区被纳入哈尔滨新区也已经签约入驻。预计“十三五”期间,更多的配套产业项目将会相继进驻,届时,必然会形成主导产业引领、配套产业跟进,各类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三)工业集聚区内科技创体系开始形成
  随着重大产业项目的不断增加,产学研协调发展模式初见端倪,科研力量开始增强,科技创新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可以预计,平房区工业加快发展的潜力在“十三五”时期将会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带动全区国民经济实现中高速发展。
  三、第三产业发展力量正在凝聚
  “十二五”以来,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的第三产业正在向平房区聚集,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一)现代服务业项目快速进驻
  在动漫基地项目的示范引领下,一批具有高科技水平的现代服务产业快速进驻,如香港名汽通、黑龙江省电信分公司哈南综合数据机楼工程、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中国联通(哈尔滨)数据中心、会展中心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二)生活服务性项目进展良好
  “十二五”以来,一批重点生活服务业项目相继进驻平房区。如平房区最大的商业红旗MALL综合体已正式开业;正阳家电、招商物流、普洛斯等物流企业成功运营,形成了功能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哈南万达广场开工建设;碧桂园正式进驻,苏宁生活广场项目成功签约。
  (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推进
  公共研发、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和公共制造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正在建设。全省首个文化金融服务平台—黑龙江省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引入“丁香汇”等产业投资基金,初步搭建了促进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服务框架。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初步建立。
  (四)发展旅游业条件业已成熟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旧址保护利用工作正式纳入国家层面推动,并纳入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5年,完成731新展览馆建设及核心区环境整治工作,并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
  四、人才建设为今后发展集聚了力量
  “十二五”以来,创新工作思路,深入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事业单位高素质人员增多
  平房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从“211”高等院校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十二五”期间一批专业性突出、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相继进入事业单位,初步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政府高层次雇员队伍,为全区长远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优秀人才大批涌现
  “十二五”期间,先后有30余名高层次人才享受到省市各类人才专项扶持及奖励资金200余万元。
  第二节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一、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协调推进
  一是城市发展与农民利益保护并举。编制完成《平房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纲要》,区域城镇化建设整体布局进一步优化。采取农村集体土地大规模征收办法,既为新区拓展提供了充足发展空间,又通过建设农民回迁安置片区,切实维护了农民利益。
  二是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辟建民生服务大厅,在全市率先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按照全市统一标准,率先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遗留问题处理工作,养老金实现社会统筹发放。公共服务能力增强,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百姓更加安居乐业。
  二、基础设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了农村社区中心、文化广场、村屯道路、照明等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地铁1号线建设为引领,区内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各产业园区全部实现互联互通,城市基础设施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明显增强。
  三是生态环境进一步趋好。广场、公园、绿地建设成效显著,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关停和搬迁,实施锅炉脱硫改造及扬尘治理,建设污水处理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日益改善,生态建设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城市形象和功能大幅提升。
  第三节 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平房区成为全市首家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的区级单位,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教育事业的层次和水平大幅提高。
  二、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档案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图书室、社区文化活动室,市民健身广场、体育场、体育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和青少年宫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场馆先后建成开放,居民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三、文化产业强势发展
  动漫基地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示范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称号,成为手握8块国家级奖牌的全国示范性基地。
  四、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7个,城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15分钟就医服务圈基本形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区。
  第四节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主题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和“平房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出了一批特色社区、和谐家庭和道德模范。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建立和完善了“文明出行”与“文明祭祀”工作机制,实现了管理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平房区在哈尔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创城工作先进集体”。
  二、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持续推进六五普法,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意识不断增强。
  二是深入开展平安街镇、平安单位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
  三是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着力化解信访积案,努力控制信访增量,全区信访总体形势明显好转。
  第三章 平房区“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发展定位、发展理念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五大规划”、“十大产业”以及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部署,牢牢抓住《哈尔滨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打造“龙江产业动车组,建设哈南城市副中心”为总体发展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发展为支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手段,以构建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力争实现经济中高速发展,推动平房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全面发展进步。
  二、发展定位
  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历史文化传统,继续实施工业立区、创新强区发展战略,把平房区建设成为哈尔滨市的副中心;哈尔滨新区的重要产业支撑区;哈长城市群重要节点区;进而加快实现哈尔滨市南北一体化发展进程。其主要内涵包括:主导产业突出、现代服务体系完善、都市农业典范、创意文化名区、宜居宜业新城。
  三、发展理念
  “十三五”期间,平房区将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困扰平房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症结,找准短板,凝神聚力,在主攻方向、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上奋力实现新突破。
  (一)坚持创新发展
  哈尔滨新区已经启动建设,平房区作为哈尔滨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平房区一定要按照哈尔滨新区确立的发展战略定位,增强竞争意识,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平房区经济发展。
  1.建设哈尔滨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发挥平房区在区位上具有的航空、铁路、公路通道优势,加快融入到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洪流之中,大力打造科技、信息、金融、国际贸易、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和要素集聚平台,形成哈尔滨市推进“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对接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支撑。
  2.建设哈尔滨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推进平房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使平房区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哈尔滨市全面振兴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建设哈尔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一是进一步强化优势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二是进一步强化产城融合、“两化”融合试验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为老工业基地推进自主创新、转型发展提供经验。三是抓住国家推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发展机遇,以新型工业化为总抓手,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协同发展。四是建设“双创”服务基地(平台)。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形成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局面。
  4.建设哈尔滨独具特色的经典旅游聚集区。依托“731”遗址,大力推进红色旅游;依托“美丽乡村”,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依托平房区城乡良好地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候鸟式养老产业和节假日度假旅游。将平房区建设成为哈尔滨及周边地区的后花园。
  5.建设哈尔滨区域性创新体系。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自主创新政策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一是加快构建系统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众创空间,使创新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以多元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科技与金融相融合、搭建支持“双创”的基础性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提速发展、营造具有哈南特色的创新文化为牵动点,加快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四位一体的创新载体,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选择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集中力量加以扶持,建立优势骨干企业梯队。二是加快构建投融资体系。利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平房高新技术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股权投资,并引入科技风险基金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三是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充分发挥驻区大企业技术、人才和产业优势,引进大专院校科研力量,筹建各类产业研发中心,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国家级科技示范城区。
  (二)坚持协调发展
  以启动哈尔滨新区建设为总牵动,加快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各类发展要素加快流动、优化配置,形成新老城区、城乡之间、产业发展与社会建设整体性协调发展新格局,进而形成平房区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三)坚持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水系和大体量绿地公园为重点,积极打造哈尔滨市南部“绿肺”,持续建设和优化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快构建有机、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全方位实施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打造绿色人文社会环境,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宜居宜业新城区。
  (四)坚持开放发展
  以启动哈尔滨新区建设为契机,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着眼点,以构建高端产业体系为纽带,以哈长城市群建设为助力,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打造集约式、链式发展产业链条,加大哈尔滨新区---平房区展示推介力度,开展国际国内全方位招商,重点引进装备制造、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经验,打造一流的金融平台、创业平台、电商平台,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推动出口市场向多元化发展,推动出口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转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把平房区建设成为开放性、包容性、引领性、持续发展性于一体的重要区域,加快新区建设步伐。
  (五)坚持共享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群众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着力解决好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把财力支出的重点,放到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来,持续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在脱贫脱困攻坚和提升城乡中低收入人群生活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全面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全体人民共享小康社会。拓展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严厉打击侵占群众利益的不法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第二节 发展目标
  一、经济指标
  ——“十三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提前实现翻番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
  ——“十三五”期间,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提前完成翻番目标,城乡居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二、社会发展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实现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全民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和谐。
  ——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产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使平房区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城区建设全面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明显增高,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寻找发展机遇,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调整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主导产业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形成产业层次高、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格局。
  三、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更好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力争国内外投资额引进总量年均增长5%,实现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成为哈尔滨市开放程度高、发展活力强、最具竞争力的地区。
  ——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国企改革和集体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和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力争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额所占比重提升5%以上。创新型城区建设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第三节 空间布局
  “十三五”期间,平房区将按照东、中、西三个方位摆布城市发展空间,实现发展东部地区、繁荣中部城区、开发西部地区的规划目标。经过未来五年的发展,彻底改变现存的哑铃型结构布局,形成一个全新的、具有平房区特点的空间布局合理的城区结构。
  一、东部地区
  沿马家沟河开发建设工业新区,重点发展食品和装备制造产业。结合平房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逐步引入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及各类研发机构形成研发集群,为发展自主品牌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同时,加快马家沟河沿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国际交流中心和高档别墅区项目建设;改善马家沟沿河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度假、休闲和娱乐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二、中部城区
  以建设综合性商业服务设施为牵动,发展现代服务业。
  1.建设商业休闲街。以新疆大街为骨架,对商服业网点进行改造,构筑层次丰富、种类齐全、环境舒适的商业休闲一条街。
  2.建设绿色生态走廊。以哈南国际会展中心、哈南中心公园、万达广场、华夏饭店、哈南国际开发开放总部大厦为中心,以何家沟河综合改造为载体,重点对何家沟河两岸进行整体改造,形成一条绿色生态走廊。
  3.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结合何家沟河绿色生态公园建设,在何家沟河西侧开发建设集会展经济、旅游购物、文化娱乐休闲广场和安居乐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区。
  4.建设总部经济服务圈。依托何家沟绿色生态环境,集中建设商业、金融、信息通讯、科技文化等基础设施,打造一处完善的现代化商业金融活动中心,发展总部经济。
  5.建设高层次商服圈。以保国大街、联盟大街和平房火车站为主框架,开发建设开放式站前广场;依托东安名苑、东方名苑、机电名苑等小区商服网点建设,打造环境好、档次高、功能全、辐射面广的区域商务圈。
  三、西部地区
  重点打造运粮河产业带。大力推动运粮河沿线现代农业、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综合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谋划好跨行政区经济协作区规划建设,促进“环哈经济廊带”提档升级。
  第四节 重点任务
  平房区的优势在工业,潜力在小微企业,差距在总量,问题在结构,困难在财力。这些特点,既是谋划平房区今后五年发展的现实依据,也是“十三五”期间必须面对的重点任务。
  一、做精做强第一产业
  平房区第一产业具有两大潜在优势,一是发展优质农副产品,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安全、绿色(有机)食品;二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花园式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服务。“十三五”期间做精第一产业必须全力挖掘和发挥好两大潜在优势。
  (一)做精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1.坚持打绿色牌。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无公害食品达到100%;到2020年持有绿标品种达到90%,有机食品品种达到70%。
  2.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或是注册地理商标或是注册品牌商标,创建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优质产品。
  3.大力推进净菜上市。净菜上市既可以减少城市垃圾,又可以增加附加值;既可以减少运输量,又可以满足市民紧张生活需求;净菜包装还可以带动包装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到2020年全区净菜上市比重要达到全部商品菜的60%以上。
  (二)做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建设花园式观光农业。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2.建设新型农业园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建立一批具有科技示范、生态保护、观光、体验、休闲等多种功能的都市型农业生产示范园区。
  3.积极推进经营体制创新。加快土地确权,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鼓励各经营主体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探索发展“互联网+农业”。
  4.健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农产品销售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引导和监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东部涉农服务中心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有效发挥区、镇两级农业部门职能作用。壮大农民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队伍。
  二、做强第二产业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依托现有基础,大力培育和发展航空、汽车、新材料产业,加快建成民用航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商务车、中小型轿车、汽车发动机制造基地,全国重要的铝镁合金和新材料产业研发基地。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积极培育高科技、市场竞争力强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一)装备制造产业
  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采取升级技术、合资合作等方式引入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重点发展民用航空、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智能装备制造等。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产业示范基地,以整机生产企业为核心,以动力、传动、电控、仪表、材料等模块化生产企业为配套,以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形成产业协作、产业关联、产业支撑和产业服务为一体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二)航空产业
  以国家民用航空产业基地为依托,推动哈飞集团、东安集团等企业与国际大型航空企业开展牵动性合作项目,重点发展整机制造、航空发动机、传动系统三大类产品。推进Z15、 AC312C直升机研制、Y12F飞机研制、扩大AC312、Y12飞机生产规模,推动ERJ-190E2 型支线客机项目建设。推进中俄联合研制大型运输飞机项目。
  (三)汽车制造业
  以福特汽车乘用车建设项目为龙头,积极引进配套企业,重点发展发动机、变速器、制动器总成等核心零部件产品。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推进驱动电池、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进程。
  (四)新材料
  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铝镁合金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东北轻合金高精板、带材、中厚板材、挤压环锻材等高附加值铝镁合金产品,推进钛合金成型工艺、钛部件及装备集成及焊接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发展哈飞复合材料、鑫达高分子等航空、汽车领域用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增强材料、多功能差别化涤纶材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以及双金属、多金属、金属基、陶瓷基、先进树脂基等复合材料,打造形成北方航空新材料第一园区。
  (五)新型农机装备
  以哈南农机装备产业园区为依托,着眼东北三省和东北亚市场,重点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打造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六)绿色食品产业
  依托优质高效生态农产品的资源优势,以资源换产业,以市场换项目,壮大食品产业规模和总体实力。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基地,构建起以农副产品深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酒类制造、饮料制造为主体的食品工业体系。以可口可乐、康师傅等企业为重点发展功能食品、生物食品、绿色食品、营养食品和方便休闲食品等,推动传统食品产业向绿色、有机、高附加值转化,叫响“寒地黑土”食品品牌,建设绿色食品检验、朔源和公共技术研发服务体系,努力打造龙江最重要的食品产业基地。
  (七)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平房区是哈尔滨老工业基地之一,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关键性作用。“十三五”期间要充分利用国家关于东北振兴的相关政策,全面推进改革创新试验,统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企业发展、科技研发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1)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深化大型国有制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2)大力推进融合经济发展。一是引导和支持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进行战略重组与合作;二是引导支持民营资本参股国有资本;三是引导支持中小微企业向大企业靠拢,形成产业配套,实现链式发展。(3)加快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进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4)稳妥推进集体企业改革改制。(5)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不断壮大规模与实力。(6)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三、做优第三产业
  (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为哈南工业企业配好套、服好务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区域性集聚中心,从整体上提高第三产业配套服务功能。
   1.进一步发展尖端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信息服务,紧紧抓住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产业创新机会,引导和推动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的兴起,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促进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打造和培育面向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行业应用的骨干龙头企业;加大综合信息系统、集成电路工程技术研究等智能化建设,推进全省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2.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平台的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争创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试点示范城区,以云存储及云应用服务,带动上下游从事数据的收集、处理、传播、存储、流通、服务以及相关软、硬件研发产业向我省聚集,快速提升我省辐射东北、服务全国、沟通东北亚乃至世界的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的云存储基地。
  3.进一步拓展中介服务业领域。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引进发展工业设计、专利、商标、技术交易、贷款担保、会计、法律服务、生产资料经纪、产权交易、货运代理、猎头、劳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提供国际公共服务、专业政策咨询和高效率审批代理服务等功能的招商引资型的中介服务业,努力打造成服务全市、全省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心。
  (二)进一步完善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1.促进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通过不断改善区域环境,引进大型零售企业、品牌专卖企业入驻平房区,建立内外联系密切,流通渠道畅通的新的市场格局。建设和完善新疆大街一级商业商贸中心、休闲中心、娱乐中心,打造哈尔滨独具特色的城区北部商业圈;加快平房区火车站站前开发改造,建设辐射周边县域的集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新型商贸中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城区南部商务圈。
  2.积极发展新型商业生态。围绕新城建设,谋划建设辐射东南亚,集生产加工、展示、销售、设计于一体的跨境电商服装产业园区。加快推动哈南国际会展中心、哈南国际开发开放总部基地开发、哈南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哈南华夏饭店五星级酒店以及哈南中心公园配套建设,打造形成哈尔滨城市级中央商务区。着眼哈南民生,扩大社区中介服务领域,加快发展、理财、健康、教育等社会性中介服务业,持续提高群众生活服务水平。
  (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1.进一步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驻区大企业、开发区工业物流、及哈铁货物物流为依托,充分发挥本地区工业优势和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优势,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的物流网络,形成城市级工业物流配送中心、转运中心。整合利用平南热电铁路专用线资源,依托招商物流、裕程物流、正阳家电物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物流产业园区。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打造以产业组织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城市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依托对俄小包物流基地,搭建对俄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全国性对俄小包物流中心枢纽。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加快智慧物流服务应用,整合资源,加强合作,推动物流市场主体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2.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以动漫基地、731、天鹅购物、文创基地为核心节点,规划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带。全力推进“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做好哈南文化金融服务保障。积极推进“虚拟产业园”建设,大力引进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发展模式,依托现有动漫基地产业基础,将与黑龙江现有影视基地资源进行整合合作,规划“一个基地三个影城”,打造东北剧的数字影视拍摄后期合成基地。找准对俄文化产业切入点,深化对俄文化交流。
  3.进一步培育扩大体育产业。着力培育体育旅游产业,延伸体育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端体育装备制造业,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体育装备制造企业落户平房,重点吸引航空、户外、冰雪等高端、高附加值的装备企业。促进高端体育装备制造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产能上的配套和功能上的协同。引导企业开展体育出版、体育影视、体育动漫、电子竞技和体育文化演出等主题文化创意活动。强化科技与体育的结合,培育一批体育高新技术企业,向市场提供具有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体育科技产品。
  4.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开发建设步伐。充分挖掘、整合现有旅游资源,重点抓好“五园一湖”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加快“731士官楼”区域保护性开发,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以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士官楼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精品线路;推进以哈啤博物馆、夏青纪念馆为代表的工业旅游、文化科技体验游;以哈南会展中心、万达广场综合体为承接的各类商务会展游;规划打造平房区航空产业主题公园,重点辟建游客接待中心,通过展示企业沙盘模型和产品模型、参观生产流水线、乘坐直升飞机、乘坐新型汽车等形式,让游客亲身体验到现代化工业的风貌;充分利用平房区生态环境,加快开发天龙湖(工农水库),充分利用本地区农村较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以观光、垂钓、体验、采摘等为内容的都市休闲旅游业。全方位打造历史文化、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特色文化旅游板块,形成哈尔滨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区域内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四、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一)实施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双轮驱动
  根据哈南工业新城发展规划和哈尔滨新区建设需求,继续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及房屋征收工作,逐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积极推进平房镇撤镇设街,做好村改居、农民变市民工作,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深入落实户籍改革制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村屯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未拆迁村屯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边沟建设,加快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建立垃圾统一收运新机制,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全面完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完善村级社区服务功能,推动社区服务向所有村屯延伸。完善村文化广场、文化礼堂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1.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在总结四个试点村集体资产股份量化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明晰集体资产权属关系,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制度。
  2.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农村经济稳定增长机制。为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乡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机制和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实力,培育农村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互联网营销模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
  3.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农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努力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委会、公共服务联合组织、经济合作组织为支撑,以各类专业民间组织为延伸的乡村治理构架。
  (三)大力引导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
  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和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农村富裕劳动力增加的势头增强。“十三五”期间,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参与城市经济发展,引导农民遵循离土不离乡、就地搞发展的理念,积极发展季节性、候鸟型养老产业;积极开展短途运输业务,参与物流产业活动;积极开展家庭家政服务,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劳动力,通过择优录取办法,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到产业大军队伍之中。
  五、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一)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城乡并举
  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等,推动生态多功能型城区建设。新建秀水路、新平街绿化工程。推进南虹公园、平房公园的改造,进一步满足居民群众对于园林绿化场所的需要。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确保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同步提高。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完善绿色信贷、环境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开展排污权交易。严格控制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主要生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市标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工作考核机制,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严格控制增量,快速推进小锅炉拆并及老旧管网改造进度,改善区域大气质量,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资源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围绕减量、替代、再利用、低碳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治理。
  六、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一)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
  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建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救助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现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应保尽保,依法扩大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实现公积金缴存应缴尽缴。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二)完善城乡低保户救助制度
  采取临时社会救济和慈善事业补充模式,专项救济相配套,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从全区发展和群众收入实际出发,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突出抓好脱困工作,对困难家庭的高中学生,全部减免除学杂费。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积极帮助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实现更高水平的就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三)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
  着眼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实际,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能力。建成平房区养老中心,扩建平房区社会福利院。鼓励民营资本发展养老事业,落实政府补贴政策。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重点扶持社会力量开办非营利、规模化养老服务机构。推动医疗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构建具有平房特色的养老、康复、保健医疗、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相互衔接的养老服务模式。鼓励医疗机构利用闲置床位开办养老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面,将9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四)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全面做好我区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工作,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我区居民住房条件。完成连片棚户区改造工作,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确保棚改项目的顺利进展,切实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对棚改项目周边的老旧住宅小区配套管网进行改造,改善老旧住宅小区的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积极谋划城中村改造项目,力争推进平房村和三家村改造项目,切实改善我区农民人居生活环境。
  (五)促进就业和劳动保障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围绕平房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就业引导和培训,增强就业针对性,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完善区、街、社区就业社会保障三级平台建设,建设平房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加大对低保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安置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稳定就业,动态管理为“零”。完善劳动保障体系。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加大劳动监察、仲裁机构的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街道和社区建立劳动人事调解工作机构,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机制,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七、强化城市建设和管理
  针对平房区的建设现状及未来五年发展需求,着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施舍建设,突出抓好“智慧平房”建设,力争在智慧哈尔滨建设中走在前列。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期间,平房区将紧紧抓住哈尔滨新区建设和地铁1号线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投入力度,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完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1.构建地铁沿线经济带、景观线。从进一步完善我区路网格局入手,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1)全力实施哈南第十六大道与京哈高速互通立交桥项目,从根本上增强哈南与省域主干交通的接驳和互联互通能力。打通京哈高速出城口,新开辟京哈高速哈尔滨哈南收费站出入口,把平房区打造成哈尔滨南大门,联系哈尔滨—长春城市群的主要交通节点。(2)统筹规划向东街平房镇拉滨铁道口周边拆迁改造,建设立体式桥梁涵洞设施,彻底解决铁路平交道口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同步建设哈南第二大道跨拉滨铁路立交桥与哈五路整体改造,实施铁路、公路、城市道路交通一体化工程。(3)推动新疆大街地铁站地下停车场项目建设,改善新疆大街交通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对哈南城市功能的带动、提升作用,带动城市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4)加快推进红旗大街、哈西大街、长寿路延长线建设,加强与主城区交流联系,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5)加快新疆三道街延长、秀水路北段等区内交通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友协东头道街跨平房公园延伸道路工程建设,实现老城区与新空间快速连接。(6)加快卫健街、联谊街、治国街等棚改配套道路建设;重点改造新疆大街、友协大街、新疆三道街等路段。加强道路日常维护和管理,城区主次干路完好率达到98%以上。
  2.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搭建交通管理机构,为全区公交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1)组织实施《哈南公共交通规划》,科学设置工业区内公共交通线路与站点。(2)探索工业区公交服务新模式,搞好场站建设,进一步引导物流、公路货运的规范发展,开创城市发展与公共服务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3)预研京哈高速南迁后,新址周边公路货运场站的科学设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优化2条公交线路,新增6条公交线路,新建2处公交枢纽站,3处公交首末站。(4)筹划区域内环城轻轨规划设计,科学规划线路和站点布局,统筹城市轻轨与城市公交以及哈南自行车站点有效衔接,从根本上解决平房区域内交通问题。(5)从改善区域内公交微循环入手,研究公交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服务驻区企业及市民,持续优化群众出行环境。(6)发挥云谷科技信息资源的优势,力争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进智能公交、智能站点。(7)启动平房区公交枢纽站建设,预留建设拓展空间,整合长途客运和铁路乘客中转换乘。到“十三五”末期,实现铁路客运、长途客运、地铁、公交和哈南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无缝换乘。
  3.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加快电网、变电所、污水处理厂、液化天然气加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水设施、煤气电业管网改造,合理规划建设供暖热源,加大老旧管网改造力度,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平南热电对平房区供暖的全覆盖。
  (二)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加大“智慧平房”建设力度。(1)以完善“智慧城市”指挥中心软硬件功能为重点,搭建集城管、治安、交通等职能为一体的区域城市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大都市发展需要的现代城市管理系统。(2)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持续推进基础网络提升改造,加快建设平房区万兆光纤环网建设,大力推进平房区公共场所高速无线局域网(wifi)建设。实现电子政务网和政府办公楼宇以及智慧城市内外网平台的全光纤连接。(3)建设“超级运算中心”。即城市综合运营与服务大数据支撑平台,构建既为平房区自身服务,又为哈尔滨市服务的双重服务体系。重点包括:集成整合卫生、民政、安监等相关业务部门数据,构建智慧城市运行基础数据库;构建包括法人、人口、房屋等基础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建设面向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安等行业的主题库;建设面向智慧政府管理、智慧城市管理、智慧民生服务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库;建设基于主题分区的图像、视频数据库,提供数据交换、推送和共享服务;提供精细化数据授权,数据使用审核等数据安全管理服务。
  2.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1)深入推进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制改革。(3)持续推进灯光夜市项目,进一步加强市场摊区管理及运营,满足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4)推动全区街路管理标准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强机械化清扫力度,力争将机械化清扫覆盖全区街路范围的80%。新增十余座水冲式公厕,推进环卫工人休息室建设。建成投用一座能够承载全区居民、企业生产生活垃圾的“村收集、镇集中、区拉运”的垃圾转运站。(5)进一步健全《哈南导视系统管理办法》,推动我区经济快速发展。
  3.提升政府办事效率。在部分领域实现政务办理24小时服务。(1)构建区、街、社区三级政务服务的全内网工作环境,同步开通政务办公移动端,以政务办公移动端的公文流转与百姓诉求在线办理为重点,提升政务微博、微信、政务app等移动端应用与社会群众的交流互动,逐步实现公众需求的24小时响应和服务。(2)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充分利用O2O技术,做实社区网格化管理,把社区网格作为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的基本单元,加大人口信息的更新频次与质量,实现人口信息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跃升。
  4.提升城市安全监管智慧化水平。整合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与安监预警两大项职能,开发区域应急和安监信息化综合指挥平台,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发展,实现全面感知的、快速反应、有效控制。
  5.打造为企业服务的统一平台。推进行政审批工作从实体大厅向网上虚拟办事系统转化。实现经开区、平房区两区行政审批大厅的后台整合,建设两区联通的网上办事大厅,开发“政务公开、投资审批、网上办事、政民互动、效能监察”五大功能模块,着重突出“办事”和“审批”功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的方式,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全方位、多元化、一站式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6.提升政府服务的智慧化水平。深入推进乐活哈南app三期建设,推广“互联网+生活服务”应用项目,搭建服务群众生活的智能化平台,使之成为平房人智慧生活的总入口。重点推进在线购药、在线购物、家政预约、自行车查询等生活类服务,使“互联网+”广泛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领域,高效满足社区群众生活需求,使平房群众在全市率先享受“智慧生活”。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一)教育事业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特色化发展。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基础上,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1.完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规划布局。五年内规划新建幼儿园2所、新建中小学校7所。切实维护残障儿童享有与健全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切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各项安全工作,完善安全防范体系,不断提高安全工作水平。
  2.引进优势教育资源。加快推进东安工学院置换工作,力争引进一所高等院校。
  3.提高24中学教育教学水平和扩大承载力。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强化师资配备,着力打造新疆二校特教班级。
  4.完善基础教育城乡共同发展机制。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工作,培养的区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分别达到全区专任教师总数的5%、8%、25%,实现教育内涵发展。
  5.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度。建立教育云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及数字校园等支撑系统,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我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文化体育事业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均衡发展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加强图书馆、文化站、档案馆建设。一是改善平房区图书馆办馆条件,推进电子化、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二是加强街镇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覆盖率达到100%。三是按照数字化馆标准,建设现代功能齐备的新档案馆,全力推进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均衡发展。
  2.建设工业遗产博物馆。近期重点建设“航空工业博物馆”,挖掘史实,搜集物证,积累素材,做好规划,以弘扬和传承平房区百年工业文化来促进现代工业发展。大力推进哈啤博物馆、夏青纪念馆建设,加快建设速度。
  3.建设创新创意文化示范区。以现有动漫基地为基础,全面推进创新创意文化建设,打造文化产业链,形成平房区独特的文化产业模式和经济新的增长极,力争“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区GDP中的比重由明显上升。
  4.进一步加大731旧址的保护、发掘、展示及学术研究工作,并按照申报世界遗产相关标准,加速推进731旧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继续加强731历史文化基地建设,完善731士官楼基础服务设施整体改造,积极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为增强宣传教育及对外交流,为推进文旅结合打好基础。
  5.开展内涵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建设东安群众职工健身体育活动中心,引领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继续发扬我区冰上运动的优良传统,加大体育等公共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力度,全面完成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国民体质检测指标。
  (三)卫生事业
  1.全面深化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分级医疗”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
  2.深入推进“健康平房”系统工程。(1)进一步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打造“三平台一体系”,即高端人才医疗保健服务平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智慧云医疗服务平台及区域医疗机构联合体系。(2)规划建设平房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和改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条件,提高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3)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和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4)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完善三级卫生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5)加大医学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鼓励医院发展重点和特色科(诊)室。力争引进一所市级医院。(6)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7)加快推进医疗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依托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的建立,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探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九、大力加强社会建设
  (一)大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抢抓平房整建制纳入哈尔滨新区契机,进一步促进人口发展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
  谋划制定吸纳人口户籍政策,采取综合措施,吸引高素质人口向平房区流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引导流动人口合理分布,优化人口布局。
  坚持男女平等等基本国策,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全面推行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切实提高人口出生率。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的帮扶力度。
  (二)大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在全区推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面推动我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工作,加大科普活动经费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支持科普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区公众科学素养。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以巩固提高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总牵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文明平房建设水平。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讲文明、树新风,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形成互助友爱、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继续推进城乡共建,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四)大力加强街道社区组织建设
  1.加强街道社区组织建设,强化功能,促进其政治、文化和环境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街道社区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社区条件,保持经费增长。实现城乡社区公益性用房全部达标和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全面覆盖。新建花卉和东风2处千米社区。 城区25个社区服务工作站(中心)及农村11个农村社区服务工作站(中心),均能够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受(办)理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城市社区设置全部满足居民15分钟生活圈的需求。
  2.创新街道社区工作机制体制,探索“一核多元、居站分设”的新型社区治理路径。突出社区自治功能建设,实行社区“居站分设”;建立社区工作站,采取“一站多居”形式,进一步优化民生下沉事项;建立社区服务站,按照社会化服务的方向,与社会资源、社会组织及社工队伍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提升智能建设,开发民生服务项目,积极开展相关试点工作,构建以社区综合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以社区工作站为平台的具有哈南特色的社区治理结构。
  3.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和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社区结构得到全面治理,稳步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居民委员会依法进行自治活动,社区工作服务站(中心)受(办)理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做好拆迁村屯集体资产量化后的村改居工作。完成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完成第五届、第六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建设民生服务和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社区办事大厅、卫生服务站、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站、爱心捐赠站、代收代购站、托老所、党员活动中心、阳光之家等软硬件建设,不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配备高素质的社区管理干部,逐步提高社区干部福利待遇,全面提高街道社区管理水平。
  (五)大力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
  1.大力加强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安全教育、安全保障和安全技术四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大二、三级消防监督管理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力度,切实减少火灾等灾害事故。加强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督检查,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和城市安全文化水平。切实强化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以争创“国家级平安区”为目标,完善“大巡逻”、“大防控”的治安工作体系。开展“平安交通、平安工地、平安景区、平安企业、平安医院、平安金融网点、平安市场”八个主要行业系列平安创建活动。
  2.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1)大力发展基层民主。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2)全面完成派出所达标改造。加强社区警务室和综治工作室建设,提高维护社会稳定能力、打击犯罪能力、治安管控能力。(3)加强诚信平房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信用运行体系。(4)坚持依法治区。着力推进综治(平安建设)法治化治理体系、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和综治(平安建设)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5)坚持依法行政。按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求,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和合法性审查制度,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
  3.大力创新政府服务体系建设。以建设哈尔滨新区为契机,加快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1)深化“两区”融合协调发展,实行统一行政管理。建立平房区与经开区的股权合作等模式,合理分配利益关系,两区分担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在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采取线上联审联批,线下“全程代办”等措施,搭建权力阳光运行平台,促进行政审批提速、行政服务提质、行政监管提效,推进行政管理和服务创新,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全覆盖、零距离的审批服务,彰显“哈南效率”。(2)遵循“大部制”改革理念,建立全新的民生和行政审批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全面启动“法治政府、诚信政府、效率政府、廉洁政府”等四项系统工程,加快建设法治、诚信、效率、廉洁“四型”政府建设,构建适应、引领“新常态”的政府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提升政府干事发展和社会治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3)进一步向市场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审批项目清单管理,真正实现“一站式”办结。为企业松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继续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战略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好培养引进哈南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研究制定好扶持平房区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人才政策。
  一是深入实施“项目+人才”战略计划,面向国内外重点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和团队,力争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实现“引进一个精英或团队、启动一个或一批项目、壮大一个产业”的组织格局。
  二是建立和完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科研基地,努力打造一、二个国家级平台,为人才成长创业提供扶持平台。
  三是研究用足、用好中央及省市人才和产业优惠政策,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区人才投入、培养和激励机制和创业扶持政策,确保人才保障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真正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前景佳”。
  十一、全面实施互联网+战略
国家已经把“互联网+”列入“十三五”规划产业的发展主线,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平房区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互联网+战略,其重点在于:
  (一)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非公经济发展
  互联网可降低行业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繁荣壮大,促进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协同发展。民营企业、非国有资本是推动互联网创新、发展信息经济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加速汇聚要素资源,激发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成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
  (二)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互联网融合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要求政府综合运用战略、政策、规划和标准等管理手段,强化宏观政策指导,研究制定适应互联网融合发展要求的财政税收政策,积极开展融合创新试点示范,统筹推进融合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推进基础共性标准和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研发,为“互联网+”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三)实施互联网+战略,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互联网+”驱动政府加快推动完善市场信用体系、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互联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将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互联网+高效物流”有助于推动建立现代市场流通体系;“互联网+电子商务”将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商、行业电商和跨境电商的发展,繁荣与振兴城乡市场;“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合作社加快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互联网+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将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务的融合创新,推助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四)实施“互联网+”战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理念
  1.利用互联网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普及深化。通过互联网发布相关司法审判信息、法律评议信息,引导社会参与讨论法理判例热点法律话题,贬抑邪恶、宣扬正义;创新中华法文化传播方式,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核心价值观。
  2.利用互联网加强依法行政。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更加有利于社会监督,明显提升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公正度。
  (五)实施“互联网+”战略,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1.“互联网+党员教育”。党员电大、党员远程培训、党员在线课堂、互联网党校等新教育形式不断深化。城乡各级党组织依托互联网建设,面向城乡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以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四个全面”、“中国梦”为主题内容的理论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了党员素质、增强了党员党性,提升了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互联网+党务管理”。依托互联网,各级党组织建立党员干部资格档案的在线审查和管理平台,加强党员干部任期制和聘任制在线管理。依托互联网的党务管理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式,应加快全局性、基础性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完善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及网上信访等政民互动渠道。
  3.“互联网+廉政建设”。以互联网为枢纽、联接各级党组织的举报受理平台、群众来信直通车、上访信访接待平台等各种形式的廉政建设平台,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舆论监督的中介作用,是新时期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载体。应进一步丰富网络民主形式,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渠道,完善网络监督机制。
  (六)实施“互联网+”战略,大力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1.加快创新驱动进程。互联网融合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技术,正在引起广泛的群体性技术创新变革。利用互联网+,推进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创新平台,促进要素集聚,加快“政产学研用”新型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协调功能,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产业新经济迅速发展,创新主体互动更加自由,创新成果转化更加便捷,为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淀日趋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发展能量。
  2.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能源”有助于平房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形成现代产业新体系。
  3.加快改善民生服务。通过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在电子政务、教育、医疗、养老、生活等各个领域,激发融合创新,促进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公共服务的供给创新和供需对接,服务方式更加多样,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大幅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互联网全面普及和创新应用,有利于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二、强化国防建设
  加强国防教育和提高国防建设水平,加大《国防法》、《兵役法》普及宣传力度,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深化“双拥共建”工作和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为民兵预备役部队提供有力保障。加强民兵预备役战备物资储备和国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防动员和作战能力。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一、全面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必须全面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念。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区各级党组织要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发挥好统战力量;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各方面作用,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
  确保“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必须夯实基层党的建设。要集中力量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完善区委两新工委的组织设置。不断深化“两区”党建工作融合,强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不断扩大组织覆盖,优化“四抓”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基层党建活动的载体与方式,更好地发挥区域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配齐配强领导班子,打造一支适应哈南全面振兴、面向哈尔滨新区建设全面发展的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明党的六大纪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廉洁行政要求,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围绕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从制度设置、程序规范、责任落实等层面,构筑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营造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二是用领导班子队伍带动干部队伍建设。以任用科学化、监督日常化、培训多维化、档案信息化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教育机制,打造一支拖不跨、抗腐蚀能力强、充满战斗力的干部队伍,形成带领平房区经济加快发展的中流砥柱。
  三是用充满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夯实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基础。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推动“人才+项目”引才计划,建设富有创新驱动力的人才队伍;推动构建高层次人才载体,培育高端创业创新平台;建立完善富有区域竞争力的政策体系,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第二节 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
  一、分解任务
  本规划一经审定确立以后,即为指导平房区“十三五”期间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全区政府各个职能部门都应主动与《规划》进行对接,主动领取承接工作任务,并将各项工作任务加以分解,落实到部门、岗位和具体责任人。
  二、强化落实
  全区要依法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相关岗位和具体责任人要结合当下实际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行动方案,经上级领导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使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各部门都要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做好规划和信息公开工作,做到规划不经法定程序修订不变通、不走样。
  要切实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供给,运用地价级差手段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容积率、投资强度、建设密度等建设指标,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产生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要切实保障资金要素的有效配置。一是深化财源建设,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完善投融资体系,加大资金多元化筹措力度。三是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对规划项目的服务功能。
  三、加强监管
  一是强化监督职能。政府对本《规划》组织实施进度实行常态化监督管理,以保证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按照《规划》落实计划和方案组织《规划》的实施。
  二是启动《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为动态调整和修订规划提供依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