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2024年平房区政府工作目标

来源:平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时间:2024-03-11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按照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区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围绕建设“六个龙江”和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之都“核心区”,创新引领之都、向北开放之都“示范区”,冰雪文化之都、创意设计之都、宜居幸福之都“样板区”,现代农业之都“特色区”目标任务,紧紧抓住“四区”融合发展机遇,加强“三实”优良作风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龙江、哈尔滨重振雄风、再创佳绩中谱写精彩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保持协调增长。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硬道理,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在高质量振兴发展中当先锋、挑大梁、作表率。具体要实现“六个新突破”:创新引领实现新突破。紧盯科技资源就地利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坚持企业出题、科研答题、市场阅卷,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战略需求,扎实推进环大学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产业振兴实现新突破。围绕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抓好科技创新关键,把握产业升级方向,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全面提升三次产业质效。制造强区实现新突破。加快新型工业化,推进航空航天、汽车整车、智能农机、冰雪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制造业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充分显现。向北开放实现新突破。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平台建设,更好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协同发展先导区等平台作用,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强对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外资外贸水平。环境提升实现新突破。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营商环境由全市领先向全国一流对标。宜居幸福实现新突破。统筹城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实施不少于100个民生项目,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把暖心事暖到群众心坎上。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锻造长板优势,壮大主导特色产业体系。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年”活动,建立“园区对接、部门承接、招商跟进”机制。推动创新要素向环大学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集聚,加快组建哈兽研先研院,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三位一体的研发机构。实施“揭榜挂帅”,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动建设东安增程动力系统研究院、东盛金材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力争市级以上创新机构突破200个。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千企技改专项行动,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支持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升级,推动企业技改项目100个。实施“数改智转”行动,发挥龙哈数智化产业联盟优势,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工业设计中心。实施“强龙头、大配套、强链条、壮集群”满园工程,推进大中小企业紧密合作、优势互补,促进制造业规模加快壮大,推动航空产业向千亿级迈进。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信创产业,引进海康威视、安恒信息入驻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百亿级生物谷,推进哈兽研与东方基因合作动保检测中心、海澳华生物医药及精密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等项目建设。依托“冰天雪地”资源优势,发展冰雪装备、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加快布局“陆海空生”未来产业,抢占民用航空大部件备份、深海工程、核电装备、生命科学及人工智能发展赛道,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

(二)增强信心底气,全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充分激发有潜力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加快项目建设。对接国省战略,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坚持“四个一批”,全年推进省市重点产业建设项目50个以上。加快“一带一路”整车、联合飞机大型无人直升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阿拉丁健康医药产业园、田美药业数字化智能工厂等项目竣工投产。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加快国能热电二期等项目建设进度,围绕“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有效激发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深挖消费潜力。围绕新疆大街地铁站商圈,持续丰富红旗茂商场多元业态,促进公社大街消费街区升级,提升“哈尔滨啤酒嘉年华”。活跃夜间经济,引导公园休闲度假,促进南北厂商圈互动。支持哈啤、可乐、格瓦斯培育国货“潮品”,鼓励裕昌、天手、对青鹅业等老字号名优品牌开辟营销新模式。

提高招商质效。完善产业招商图谱和资源清单,进一步健全“园区+专班+招商”机制,提升产业链招商、校友会招商、商协会招商成效。用好亚布力论坛、太阳岛年会等平台,加强推介对接,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引入更多头部企业。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对接合作,深化龙粤、深哈对口合作,强化与先进国家级开发区合作。落实省市区人才政策,引进高端科研人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大国工匠,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社会氛围。

(三)协同创新提升,持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兼容并蓄、敢为人先,全面激发社会活力。

持续深化重点改革。完成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扎实推进经开区改革,完善“管委会+公司”制模式,焕发开发区活力。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升服务党政决策部署能力、服务市场创造市场能力,完善区属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提高国有资产运行效率,科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强化与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联动,做好与黑龙江自贸区三个片区、两个协同发展先导区对接,全面复制自贸区成功案例。加快对俄合作产业园项目建设,提升向北开放总部基地承载能力。推动设立俄罗斯海参崴商贸合作代表处,推进保税仓库、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在汽车及零部件、大宗农产品、信创产品等领域加强对俄合作。

持续推进央地合作。建立央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围绕龙头央企召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对接会,支持央企、民企互动发展。支持重点企业加快推进大型货运无人机系统研制、航空航天特种铝合金锻造生产线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中移动数据中心三期、大唐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开工。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行政审批中心提档升级,拓展“一刻钟政务服务圈”,完善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数字平台。统筹推进“办好一件事”线上线下融合办理、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跨城通办”等改革举措,创新“信易+”场景应用。开展“益企扶商”系列活动,加快落地国家和省市惠企政策,增强企业获得感。

(四)守护绿水青山,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家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切实提升宜居幸福指数。

加快生态环境治理。落实空气质量改善三年行动计划,完善45家企业应急减排措施,推进1吨以上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有效深耕还田,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持续巩固秸秆禁烧成效。守住马家沟、何家沟绿色源头,加强水域岸线管理,建设美丽幸福河湖。落实巡田制度,实施退化林修复,完善全过程监管执法体系,全力以赴保护黑土地。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试点政策支持,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强绿色技术产品供给,培育一批绿色制造标杆典型,夯实工业低碳发展基础。探索实施“源网荷储”项目,加快完成云计算产业园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倡导绿色出行,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补植新植林木,保护古树名木,持续提升人均绿化率,打造哈尔滨“南部绿肺”。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学习实践“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推动全域村屯创建省级精品村、市级示范村。统筹把握美丽宜居、工业文明、业态多元的特点,改进平房镇老江南中环路及工业园A区周边环境,以点带面作出近郊乡村美丽样板。支持新华村实施艺术村落改造。完成2处重点易涝区排水设施建设,加固工农、东沟等5座危桥。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保证粮食稳产增产。鼓励支持各村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平房农业特色品牌。

(五)统筹办赛兴城,着力厚植文明城区底蕴。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传递冰雪文化基因,彰显城市人文魅力,全力服务保障哈尔滨办好亚冬盛会。

着力打造城市客厅。完成新疆大街、公社大街提档升级,一体推进地铁站周边综合整治和业态更新。开通太平国际机场公交专线,推动平房机场功能提升。因地制宜实施“绿地提档”等扮靓工程。推动哈南第十六大道京哈连接线贯通,争取哈五路纳入全省公路改造计划。

着力擦亮冰雪招牌。坚持节俭、安全、环保标准,统筹推进亚冬会场馆改造和周边环境提升。叫响“冰球摇篮”,持续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实施冰球“雏鹰培训计划”,培育冰上项目后备人才。完成体育公园建设。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冰雪体育赛事,开展“喜迎亚冬”系列主题宣传和文艺展演,点燃冰雪热度,汇聚亚冬人气。

着力丰富文化内涵。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扎实开展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核心,拓展文旅产业发展。依托哈尔滨冰雪文化博物馆,办好冰雪造型艺术大师作品展、冰雕大师赛,讲好冰雪故事。挖掘哈尔滨啤酒博物馆、夏青文化艺术馆、奥禹冰壶运动中心等场馆文化价值,打造工业+冰雪研学特色旅游线路,推动文旅功能持续提升。

(六)做实天大小事,精准托起群众美好生活。把千头万绪工作的主线放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上,把千家万户幸福的基点落在百姓关心、群众关注上,用心用情用力干好每件事。

精准保障基本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0人。设立企业“人社服务专员”,解决企业用工、群众求职双向需求。持续推进群众社保、医保扩面。完成城乡低保、特困补助提标,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

精准强化公共服务。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教室等教学实践阵地,丰富冰雪体育优质课程资源,打造冰雪教育特色示范区。支持驻区高校、职业高中与区内产业、企业融合发展,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改造平新、兴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中医院。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进三处社区老年人照护中心建设,推动博康养老护理院投用,开发企业退休职工智慧化服务系统。建设儿童友好城区,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办好惠民文化活动。

精准破解急难愁盼。推进2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家庭4765户。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妥善化解信访及历史遗留问题,接续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建立区级便民热线工作联动机制,强化热线办理、反馈、监督闭环管理。把“天大小事”平台升级成综合性服务平台。拓展法律援助服务领域、范围,持续开展法援惠民。

精准完善治理体系。坚持需求导向,拓展智慧社区功能和服务场景。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制度,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工作,推进双拥模范城区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打造“雪亮工程”升级版。依托360城市安全大脑,助力建设“无诈龙江”,护佑企业和群众的网上安全。

精准防范风险隐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解剖麻雀、以案促治,明责任、强监管、建台账、消隐患。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创建国家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习惯过紧日子,压缩一般性支出不少于10%,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将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抓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在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守住本分。大力弘扬“三实”作风,完善“四个体系”闭环工作机制,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定当好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要对标打造“两强四型”政府抓落实。坚持政治强、本领强和开放型、服务型、高效型、勤廉型政府标准,强化政治建设,锤炼一支有使命、在状态、善作为、勇担当、能打赢的干部队伍,增强谋发展、抓落实、解难题的本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定信心、刚健自强,只争朝夕、攻坚克难,切实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要不负时代、勇担使命抓落实。树牢省会意识,强化省会担当,努力打造产业振兴主阵地,争当工业强省排头兵。加快“四区”融合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决扛起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协同发展先导区的使命担当。践行正确政绩观,以时代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实干实绩实效向全区23万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各位代表,振兴发展的号角已吹响,时不我待的征程已开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谱写平房区、哈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篇章!

名词解释:

1.“平房做法”:指以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创建为引领,对标“枫桥经验”,形成了“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担当作为、创新机制、警信融合、为民解难、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平房做法”。

2.“四下基层”: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3.“浦江经验”:指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4.“131热线”:指打造民生诉求服务一个系统,建立热线进社区常态化、部门进热线制度化、结果反馈互动化三项机制,推出《民声热线专报》一个载体,助力民生热线服务质效“一键升级”。

5.“四个一批”:指项目建设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

6.“信易+”:是守信激励的具体举措,由政府倡导,市场主体参与,结合本地实际,围绕信用便民惠企,提供在金融、出行、购物、旅游、就医等领域的应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