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项目

2014年,区本级投入民生资金达3.2亿元,为历史最高。补发拖欠机关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房改提租补贴、“阳光工资”,调整第三步津贴、补贴,发放教师绩效工资等累计达6518万元。哈飞五十栋、万米二片区等棚改项目共安置回迁居民1310户,保国、南秀、联谊等棚改项目全部开工。城镇新增就业3181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389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49%。在全市率先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其中2131名养老人员已经参保并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在全市率先辟建民生大厅,新建新牧、建桥两个千米社区并投入使用,社区设施和功能全面提档升级。区财政以申报民生项目方式,向每个街道追加工作经费40-50万元,为进一步提高社区运转和服务水平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采取民建公助、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与民企共建标准化、规模化养老机构,全区新增养老床位240张。成功引入香港小金星双语幼儿园,有效填补了我区优质幼儿教育服务的空白;总投资5000万元的164中、99中改扩建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南城小学冰球馆项目完成立项即将开工建设,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整合资金近1亿元,全面推进了以区医院改扩建工程为代表的卫生基础项目建设,242医院新综合门诊住院楼投入使用,选址改造全区首家政府主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兴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村镇基本医疗覆盖全区人口。组织“迷人的哈南”时尚旅游文化系列活动100余场,为城乡居民奉献了精彩的艺术盛宴。在全市率先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平房区看守所成功实施异地搬迁,平安建设、治安管理等30个方面工作群众满意率达96.6%,人民群众参与率和安全感位列全市第一。

2016年,平房区人民医院、平房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建成投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医养结合项目、区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中心项目稳步推进,区域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保国(含平房火车站)棚改项目600余户居民实现回迁进户,联谊棚改项目800余户居民年内回迁,新疆大街公社大街棚改项目、秀水名苑三期回迁房项目加速推进。更换维护平新街韩祯村老化饮水管线,400余户农村居民饮用水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力促进就业创业,率先在全市开通就业微信公众平台,全年安置就业1.6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严格落实社会保障和各项救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7万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和社会救助金733.1万元。新伟街新星社区千米配套用房交付投用。以新疆、新伟、兴建3个街道的12个社区为试点,探索推行“政社分离、议行分设、信息支撑、多方参与”社区治理结构改革,启动新伟街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民生服务大厅、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和7个民生事项下沉社区全年累计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11万余件。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着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全年一般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发生。

2017年,积极克服财政支出压力,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支出的民生比重超过70%。南秀、联谊棚改居民回迁进户,城市棚改项目安置任务全部完成。秀水名苑(三期)农民回迁房项目竣工并在年底前启动回迁进户。维修老旧住宅2万平方米,建文小区、联谊街等给排水工程完工。分批次办理历史遗留房地产项目不动产登记,1321户居民已领取不动产登记证。三大类市级燃气管理行政事权下放我区,碧水湾(二期)住宅小区1488户居民陆续开栓供气。哈南城市运营服务中心项目通过专家审核,即将公开招标。免费WiFi区域新增40个,建成全市首个免费WiFi公共场所全覆盖城区。“乐活哈南”App版本不断更新,多元化服务更加深入人心。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全市最低,安置就业1.68万人次。哈南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定址开建,残疾人网络就业培训工作室建成投用。在全省率先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裁一体化平台,仲裁金额逾2000万元。城乡低保和困难救助再次提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继续扩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常态化管理。全区3星以上和谐社区增至22个,城市千米社区比例达到36%,农村社区用房面积平均超过400平方米,撤村建居取得实质突破。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工程,新修道路2350延长米,安装路灯308盏,哈达村景观路风貌初显。完成平房镇两村三屯自来水改造,2200余户农村居民受益。

2018年,秀水名苑小区(三期)顺利交工,792户农民喜迁新居。绿地世纪城小区复建,回迁安置1068套房屋,标志我区回迁房建设全面完成。碧水湾小区3000余户家庭用上天然气,多年用气难问题得以解决。全区58个历史遗留项目全部完成会签认定并启动办证,全年超1.5万户居民领取不动产权证书。就业创业持续保持领先,全年安置就业1.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1.6%,连续15年保持全市最低。被征地50%以上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常态化管理,其他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正在推进中。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无证(照)经营养老机构100%关停。成立省内首个老年互助协会,打造农村互助养老样本。社会组织创新园成立,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5家。平新“村居并行”初见成效,新伟、平盛携邻社区多功能社区服务站正式营业,为民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强化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建成“食安小站”2家,顺利通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期评估。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扫黑除恶、禁毒、扫黄打非等工作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深刻吸取“8·25”重大火灾事故教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清理大整治,查封43家,停业整改107家,罚款60余万元,清理整顿工业用地改变用途行为,捣毁3家非法存储销售成品油窝点,消防安全“百日会战”成效显著。

2019年,在全市率先启动并完成“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点。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户政、社保等高频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新伟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试行“全区通办”。设立全省首家企业诉求服务平台,精准解决企业发展问题150余件。创新举办行业企业家“早餐会”,解决各类问题近百件。全区58个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项目全部启动办证,累计发放不动产权证超过2.7万户。以零容忍态度打掉恶势力集团1个、恶势力团伙2个,抓捕涉嫌黑恶势力犯罪团伙成员33人,破获案件41起。整治“散乱污”企业45家,淘汰123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实现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秸秆。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大力开展河湖水系“清四乱”行动,整治沿河垃圾120余吨,拆除水系范围内违建3处,治理黑臭水体2处,工业园A区截污管线工程完工。完成垃圾填埋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项目。推行垃圾分类,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进入试点小区,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区31个。

2020年,打出“谋划立项、垫资启动、债贷联动”组合拳,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8807万元、政府专项债8.62亿元,超算中心等5个专项债项目全部开足马力建设。47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率100%,投资完成率106%。平房通用机场投入运营,哈尔滨至伊春短途支线正式开通。以“九个产业链、一个集中区”为主攻方向,在全省率先实行产业链链长制,制定出台产业链创新发展政策,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搭建全省首个区级信用平台“哈南信用”,工业地产分割销售启动实施。开展政府投资重点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评定分离改革,完成评定分离定标项目50个。推进药品经营许可“多证合一”和“四品一械”许可“证照联办”改革,实现药品零售连锁门店经营许可“一网通办”。推行“承诺代证”,助推四小场所开展经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114个领域解决了“准入不准营”问题。

2021年,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421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10亿元、外资1.12亿美元。17个项目获得8.44亿元政府专项债、3517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率达100%,省百大项目投资完成率高于计划15个百分点。华兴玻璃成功点火运营,运风新能源、一汽格拉默座椅等7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央地合作推进东安动力新能源混动系统新基地项目落地。产业链“链长制”获市级改革创新奖,全区综合配套率提高8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航空、汽车产业链产值分别增长25%、22%。成功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2022年,大力实施产业振兴“攻坚十条”,深入推进工业强市、强区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紧盯产业链延伸、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展会平台扩大招商成果,成功签约360黑龙江安全产业基地、星云精准医疗健康数据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实际利用内资同比增长60%。实施重点项目“双挂”机制,集中推进海航创通、中移动数据中心三期等201个项目建设,红光重工、威尔焊接等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省百大、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22%、173%。统筹推进产业链长制、企业包联制,预计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8%,航空、新材料、特色装备制造产业链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0%、10%、10%。深化央地联动发展,东安动力新能源混动基地加快建设,东轻高端铝合金智能制造工厂建成投产,哈飞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创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基地通过国家评审。

2023年,产业优势加速集聚。联合飞机、寒地中医儿科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签约落地,实际利用内资253.3亿元,同比增长44%。22个省百大、50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年度投资完成率分别高于全市16.5、41.5个百分点。哈飞工业成为全省唯一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企业,鑫华航空成为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艾瑞排放入选全国第五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航发东安被认定为国家级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