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
城市设施
2014年,我区着眼于提升区域对产业发展承载能力、更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坚持规划引导,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联络空间改造,产城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新老城区协同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征拆土地3.2平方公里,确保了地铁1号线3期等全区重点项目的按时用地。总投资1.9亿元新建改造道路7条,实施地铁疏解重点项目建文街改造工程及平顺路、秀水路打通工程,新老城区连接更加顺畅;新平南、北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密切了平房区与主城区间的道路联系。全年整修道路82条,修建农村路桥近7公里。加快推进源网建设,核心区4座变电站、给水加压站相继开工建设,A区热源厂二期完成主体工程,城市运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5年,我区将继续以产城融合为导引,坚持新老城区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城市功能、形象升级工程。积极跟进配合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施工,全力配合保障地铁工程顺利推进。统筹规划、构建地铁沿线经济带、景观线,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对哈南城市功能的带动、提升作用;加快谷丰东街二期及新达街、滨电头道街等棚改配套道路建设,重点整修友协大街、谷丰东街等路段,启动东轻广场二期及周边环境综合改造,持续优化群众出行环境。
2016年,推进集体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确保了长安福特、凯斯纽荷兰、地下综合管廊等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按时用地。完成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5座车站主体施工,新疆大街地铁站地下停车场建设稳步推进。祥云路、哈南五路、哈南九路等5条道路正式通车。配合市政府完成哈南九路、哈南第十二大道等4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任务。北区热源厂、东部区域供水干线、哈南十三路给水等工程竣工投用,A区热源厂扩建、G2锅炉房改造、供热管线新建工程进展顺利。
2017年,平房区启动“三桥一路”建设前期工作,新建、改造道路15条,总长17.36公里,修复道路4.72万平方米,友协东头道街与滨河大道贯通。攻克多处征地征收遗留节点,完成香悦蓝天下二期项目回购并启动规划调整,韩祯村商家屯征收接近尾声,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完成双太电子城房屋维修改造,60个企业配套工程全部竣工。龙滨路供水干线与主管网全线贯通。哈平路供热中心、北区热源厂环保改造工程竣工,A区热源扩建工程、管网建设及换热站工程投入使用。
2018年,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8960平方米、集体土地16万平方米,打通5条道路8处征收节点。皓月路全线、流星路主干路段实现通车,向东街下穿拉滨铁路地道桥工程日前简易通车,哈南第十六大道与京哈高速互通立交桥项目上升至省级层面推动并列入2019年建设计划。修复城区破损道路,维修道路128条,和平桥大修、万米二道街危桥改造通车。全市首批电动公交车在我区投入运营,优化调整220路、399路公交线路,填补了多年的服务盲区。首条智能交通示范路运行良好,平均行程时间提升30%以上。
2019年,优化街区路网,哈南十七路、学城大道韩四家子路段等9条市政道路和节点项目投用,新轻路等4条街巷路改造完工,和平桥大修工程竣工通车。新建通村硬化路7.5公里,新建、改建村内道路17公里。围绕地铁站点、空白区域优化公交线路,开通公交环线、农村公交支线。规范静态交通秩序,施划停车泊位6000余个。松花路智慧交通二期试运行,社会车辆平均行程时间缩短30%。
2020年,哈南第二大道跨哈五路和拉滨铁路互通立交桥开工,京哈高速1.9公里连接线项目进展顺利,哈南九路、十七路道路节点打通工程竣工。维修道路172条18.6万平方米,优化延伸6条公交线路。增量配电试点区域内2座66kV变电站和7条输电线路启动建设。改造供热管线3.53公里。省内首个地铁换乘地下停车场投用。在全市率先完成智能交通系统三期建设,第二代智慧停车系统即将建成投用。
2021年,平顺街拓宽工程竣工通车,哈南第二大道跨哈五路和拉滨铁路立交桥主体合拢,哈南二路、霞光路等道路节点贯通,松花路、东盛路等道路完成功能性修复。黄河路消防泵房及外网管线维修改造完成,4处小型消防站建成投用。商家屯整体拆迁,大学城周边实现净地。铁腕拆违4.6万m²。
2022年,哈南第二大道跨哈五路拉滨铁路立交桥建成通车,成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完成友协大街北段拓宽改造,解决多年拥堵问题。推进哈南九路、哈南十三路等11条道路建设工程,修复110条破损道路,新增896个公共停车泊位。园区重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新建改造供热供气管网11.6公里。投资5.6亿元实施最大规模老旧小区改造,24个小区、118万m²住宅改造工程基本完成,19669户居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物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市级红色物业小区6个。
2023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年度重点城建项目39个,一批教育、医疗、文化、市政道路等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公社大街升级工程主体完工,新疆大街示范街路启动建设。改造老旧小区77.5万平方米、燃气室外管网8.6公里、老旧供热管网33.3公里。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林长制”“河湖长制”落实常态化巡查,黑臭水体全部治理,成功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公用事业
2014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启动编制了《哈南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并开通工业区内两条公交线路。全面提升城区配套功能的哈南会展中心、万达广场、碧桂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较快进展,新城商业中心初具雏形,辐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哈南新时代广场正式开业,苏宁生活广场大型商业项目成功签约,在南北厂重点区域布局了一批中小型商服网点,有效缓解了老城区商业设施不完备问题。东方学院、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搬建完成并开始招生,区域人才支撑和人气拉动能力明显增强。
2014年,中庆燃气平房营业分公司管理地下燃气管网累计长度达239.62129公里,供气主要采用调压器和调压柜完成高压至低压两级压力的输配供气,供气设备设施主要有调压站2座,阀门井333座,调压箱574个,调压柜91个。
2014年,平房供水公司修漏止水14处;义务维修入户管线10处;签订供用水合同760份;完成平房区内供水管线井室的外勘普查工作,共计208个井室;清理井室208座,更换Φ50以上水表30块,维修井室6处,更换井盖6处,义务居民小修117件。
2016年,拆除燃煤锅炉6台,平房老城区基本纳入集中供热管网。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在全区范围内实行城乡垃圾清运一体化,全年清运垃圾8万余吨。依法拆除违章建筑1076平方米。
2017年,启动工业园区供热运维管理一体化,回收热源厂3处并实现安全稳定运行。全面完成建成区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淘汰拆并任务,累计完成557万平方米供热区域热电联网,基本实现全域居民集中、提前供热。深入推进“平安平房”建设,增设高空鹰眼、人脸识别卡口、高清摄像头等69处。以东安名苑小区为试点,在全市率先使用人脸识别入门系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加快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首批试行“智慧食安”,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地生根,较大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2018年,实施马家沟支流江南中环路沿线雨洪疏解工程,结束了沿线村屯雨季必涝历史。哈南供水加压站龙滨路供水专线建成投用,松花路下游企业供水压力不足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城市交通治理综合施策,完成静态交通专项规划编制。
2019年,完成百利小区、顺达家园等6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1700余户居民告别“吃水难”。实施南秀小区排水管线接入工程,解决区域排水难题。完成16.5万平方米居民住宅供热分户改造。多年困扰绿地世纪城、碧桂园等小区的燃气问题彻底解决,5339户居民结束不通燃气历史。打造政府服务热线“一号通”平台,建设网格员综合管理移动客户端,多条热线与网上信息综合受理分发。公共场所免费Wi-Fi增至129处,智慧城市光纤环网完成升级。
2020年,发放“阳光救助”资金1267万元。全省首家残疾人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全市第三代残疾人证在我区首发。奉君养老护理院项目一期完成主体施工。首创“代表联络站+信访+职能部门+社区百姓”联动工作新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成功申报全市区级层面唯一省级智慧化社区试点区。友集社区、万达社区分别成功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2021年,全年职业技能培训1.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250人。3.37万m²老旧小区改造竣工,62个开放式小区封闭围合,599个临街单元安装技防系统,全区高层住宅消防设施全面修复,51个弃管及半弃管小区物业服务问题得到解决。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过半农村人口喝上磨盘山自来水。黎明村、哈达村厕所改造和污水治理工程整村推进。公交线路向村屯延伸,曙光村、小王家屯结束不通公交历史。
2022年,深挖各类市场主体用工潜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32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483人,实现失业再就业1205人。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发放困难群体救助资金914万元。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为841名被征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
2023年,民生底线兜牢兜实。城镇新增就业259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0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5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7万元,创建全省星级充分就业社区3家。平房“航空人”荣获省首届劳务品牌大赛一等奖。秦世俊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困难群体应助尽助,我区荣获首届“龙江慈善奖”。为606户回迁居民办理不动产登记证,380名被征地农民办理养老保险。多年未竣的玖郡项目“保交楼”实现进户。完成两家综合医院重症学科建设,区人民医院与哈医大二院、哈医大三院等开展“医联体”合作。
城市绿化
2014年,我区城区新增绿化面积5600㎡,绿化覆盖率达48.2%,农村植树造林400余亩,“绿色哈南、清新空气”观念深入人心。扎实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物28950㎡,清理背街背巷卫生死角285处、居民庭院900余个。对总建筑面积17.4万㎡的老旧住宅进行维修改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深圳玉禾田公司全面负责新空间118万㎡的道路保洁,城区一、二类街路实现了常净常新。投入731万元购置环卫作业及清冰雪机械化设备48台,为历年最高。组建乡镇保洁、执法队伍,构建统一垃圾收运体系,推动环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2015年,我区将在新城谋划启动“一带三园”建设,“一带”即宽100米、长2.5公里的哈南新城中轴绿带;“三园”即加快中央公园、南拓公园建设,启动新平北桥公园建设,塑造生态特色突出的大体量“绿色廊道”。在老城区以新疆大街、友协大街“十字轴”为核心和辐射,梯次推进重点街路绿化、彩化、亮化建设,年内力争完成新疆大街至友协东三道街铁路沿线林地建设和双拥路等七条街路彩化建设。
2016年,持续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农村植树造林100亩,省市义务植树基地连续五年落户我区。完成友协大街、新疆大街等重点街路彩化工程,栽植各类乔灌木26500余株。
2017年,实施交通环境综合整治,规范城区道路停车秩序,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150个。主干街路机械清扫率达90%以上。继续实施城乡垃圾清运一体化,清运垃圾4.72万吨,新建公厕15座。依法取缔占道经营4600余人次,拆除违章建筑1.13万平方米,清理“僵尸车”95台、板房67个。新增公共绿地1万平方米,植树造林5万株,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2%。完成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信访案件“回头看”,坚决彻底做好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经受住实战考验。启动秸秆压块燃料试点工作,投入4000万元支持新能源客车项目,按计划完成黄标车淘汰工作。三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压实了各级水环境治理责任。
2018年,建设立体花坛12座,“合力·同心园”、平房公园、翠柳公园提档改造完毕,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8.23%。
2019年,城区主干街路及公园游园新植花草万余平方米、丁香2.2万株,建成街角丁香游园8个。平房公园、天池丁香园亮化升级。
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9%,位列全市首位。平房镇曙光村、黎明村、哈达村试点实施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黎明村管网式厕所改造全面启动,哈达村试点实施“互联网+智慧乡村”改厕和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完善“村收集、镇(街)集中、区拉运”的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在全省率先达到国家生活垃圾治理标准。建设垃圾分类站棚436座、工业区大型垃圾分类回收站27座,居民小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启动平房路绿化工程,彩虹路东西游园工程竣工,打造4条特色丁香街路。对新疆大街、友协大街及城市公园等17个点位实施彩化,栽植花卉近万平方米。编制公社大街、谷丰东街等街路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控详规划。拆除违建7.5万平方米。
2021年,各级河湖长常态长效巡河治河,“三沟”清淤疏浚,慢行绿道加快建设。设立三级“棚长”,“大棚房”清理成果持续巩固。新增绿地1.2万m²。平房废弃生活垃圾场彻底整治,平房垃圾中转站建成,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全覆盖。全面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22年,全面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健全完善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启动“十四五”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扎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保持秸秆禁烧“零火点”,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阶段性整改任务。
2023年,全面推行五级“田长”体系,改良耕地10.5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44个,兴尚农业、哈南农开等投资建设鲜食玉米、鲜食蔬菜、肉类加工生产线17条,“绿牧山”“绿品滋”等产品市场畅销。实施村屯建设项目11个,总投资700余万元。哈达村污水处理智慧化运维管控技术全国推广。